唐以前,本县佛教盛行,建有寺院、庵堂、佛塔。佛塔有武功镇报本寺塔、二水寺塔、薛固乡寺背后塔等。明时,在县城北关报本寺内设有“僧会司”,专管佛教事务。清时,县境内较著名的寺院、庵堂有大庄乡的广元寺、雸湟殿、慈德寺,观音堂乡的洪教寺、白兔寺,南仁乡的石佛寺、圣寿寺,戴家乡的清凉寺,薛固乡的谷米寺、梅花寺、白云寺、平定寺,武功镇的上阁宝意寺、报本寺、二水寺、镜照寺,长宁乡田寺村的云水寺、黄龙寺等。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把寺庙当做避难场所,出家为僧、尼者甚多。后来民国政府废寺兴学,逐僧毁像,佛教渐衰。据民国20年(1931)统计,全县住寺、庙者25人(男17人,女8人),有佛教徒471人(男122人,女349人)。1949年上半年统计:全县有大小寺院32处,有男女教徒323人。
建国后,根据中央宗教政策,对于寺、庙内居住的僧、尼给予妥善保护。但由于社会的发展,无神论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一些僧、尼还俗,部分成员年迈,后继无人,大部分寺、庙改作学校或他用。加之在“文化大革命”中,僧、尼被当做牛鬼蛇神受到批斗,佛教急剧衰落。
1982年,通过摸底整顿,经县批准,县境内建立佛教活动点五处:有苏坊乡的月临寺、武功镇的清凉寺(俗称康家山)、郑家崖的莲池寺、河道乡庄子村的宏发寺、大庄乡北韩村的广元寺。全县佛教徒约有3000余人。1988年对佛教进行普查,同时召开佛教代表会议,成立武功县佛教协会。1990年,对佛教先后进行了三次整顿。1992年经县政府批准,全县佛教活动点有大庄乡广元寺,武功镇清凉寺、莲花寺,戴家乡广慈寺,苏坊乡昭光寺、周临寺,河道乡宏发寺、朱雀寺、观音寺,游凤乡月临寺等十处,共有佛教徒4500人,其中僧5人,尼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