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节日习俗
2011-11-17 23:24:18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一、传统节日
春节 俗称“过年”,每年进入腊月后,人们开始置办年货。腊月二十三日以后便杀猪、割肉,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蒸白馍、请神、买门旗,二十九日煮肉,三十日下午妇女糊花窗子,打扫卫生,男的到祖坟请先人(祭祖影)、贴对联、贴年画、贴家宅六神。除夕之夜,户户灯火通明,全家老幼欢聚一堂,饮酒畅谈,彻夜守岁。
正月初一,旧时从凌晨起,各家男的先敬家宅六神、列祖列宗,燃放鞭炮,迎接喜神。女的烧锅做饭,大人和孩子穿新衣、新鞋袜、戴新帽。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先家庭后家族,长辈给花生、瓜子、核桃、枣等食品或给“压岁钱”。早饭后青年小伙子敲锣打鼓游戏娱乐,老年人下棋、丢方说闲话。早饭吃臊子面或饺子,午饭家家炒菜喝酒。
从正月初二始走亲戚,给亲友拜年。
赶穷气 正月初五,人称“大破五”。凌晨四五点钟,各家开始送神,燃放鞭炮,从屋内直放到头门外。再从里到外清扫一遍,以示把穷气、晦气、邪气赶跑烧净,喜气、福气、财气随之而至。
元宵节 从正月初六始城镇即有灯笼集市,灯笼品种多式多样,火罐、莲花、八棱、马车、镜儿灯、西瓜灯应有尽有。舅父、外爷给外甥、外孙送灯笼。元宵之夜,旧时农村在高悬的彩灯之下,家家再挑出镜儿灯围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如舞龙、耍狮子、跑竹马、踩高跷、跑旱船、放焰火等。十五日有的村演大戏,进香打锣鼓,耍社火。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这天,男的要剃头洗脚,女的要洗发整容,示意轻装上阵从事春耕生产。家家还要给小孩炒玉米,叫“崩蝎子”。
清明节每年清明节前10天,死者的家属和出嫁的女儿要上坟扫墓,焚化纸钱,表示对死者的怀念。建国后,清明节也作为纪念革命烈士的节日,举行扫墓活动。
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外婆、妗母要给外孙、外甥送“拥肚”和曲圆馍,今送背心、汗衫等。太阳出来前割艾蒿,用来治病,并插在门前。人们饮雄黄酒、吃油糕、粽子,以避瘟气。小娃妇女身上带香包,以驱五毒。用五色线合股,给儿童手腕、脚腕戴花花绳,祈求孩子“长命富贵、平安吉祥”。
六月六 过去有“六月六,晒丝绸”,至今还有此习俗。这天,人们把衣物、被褥、书籍搭晒以防潮及虫蛀。
乞巧节 过去七月七日晚,姑娘们欢聚在葡萄架下或者空场上摆上香烛供果,坐在一起念唱:“七月七日呼儿咳,梧桐树上花儿开。花儿开,花儿摆,我把七姐请下来。清清水,清清水,我和七姐同洗腿。桂花油,桂花油,我和七姐梳光头。一碗茶,一碗茶,我和七姐把话拉。”传说七姐临凡,会给每个姑娘增添聪明和才艺。有的还当场表演剪纸、结线绦子,第二天如果男子争着观看,谁就被公认为心灵手巧,能嫁个好女婿,夫妻会白头偕老。建国后,此俗渐衰。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称团圆节,中午多食臊子面,晚上全家团聚赏月吃月饼、水果,讲故事。
重阳节 农历每年九月九日,外爷、姨姨给外孙、外甥送柿子,称送“九月九”。群众有于此日登高或远足郊游之习。
十月一日 为祭祀节,家家给亡亲上坟烧化纸钱。辞世不足三年的,出嫁的女儿要用五色纸糊成衣服、鞋、袜、被褥,在坟前烧化,称“送寒衣”。
冬至 传称鬼过年,届时人们给亡亲上坟焚化纸钱,或送灯盏,示意送些银钱,让其过年不受艰难。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家家吃腊八粥,并互送。腊八粥要煮一大锅,吃一天,示意粮食有余。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家家要用灶糖、烙饦饦馍供献灶君。后再敬茶水,撕去灶君画像,边焚边说:“一根信香一股烟,打发灶爷上青天,见了玉皇说好话,粮食打得装不下”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祈福的话,之后全家人分食供物。
二 、纪念节日
建国后,党和国家规定了许多庆祝纪念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主要有公历1月1日元旦、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5月1日国际劳动节、6月1日国际儿童节、7月1日建党纪念日、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等。每当节日来临之际,全县都要打扫卫生,张贴标语,机关、企业、学校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并按规定放假。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