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居住习惯
2011-11-15 13:33:45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旧时,民间住宅贫富差异。富户深宅大院,穷人几辈老小挤住“塌窑烂庄子”。偏远农村,有钱人家多买牛置地,住宅不甚讲究。历来修建住宅以土窑洞为主,有明庄、半明半暗、地坑几种形式。房、厦、楼建筑甚少,四合院为富户豪门所有,多在平塬坳心修建。俗语:前庭房,后楼房,左右安间加门房;上房下厦子,前后两院子。门楼讲究一砖到顶,黑门红边。门前有石狮、上马石、拴马桩。门楼(北塬称大门,南塬称头门)上方有门第牌匾,以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修建庄基动工前,要请阴阳术士择定吉日,画“土符”、挂筛子、竖犁铧,以除邪避凶。盖房立木,画八卦太极图,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立柱上梁,大吉大利”的帖子。并书写立柱上梁年月日于中檩。搭红布、写对联、放鞭炮。乔迁时亲友“禳院”,送牌匾,吃“新锅饭”。旧时传统戒律颇多,民房间数、台阶,脊兽等级限制分明。有功名、有官职的修上房5—7间,地基台阶高5—7层砖。安五脊六兽,使张口兽和滴水、筒瓦。砖木结构,明柱走廊,棱阔挂斗。窗框有倒格、升底和雕刻图案。有功名而无官职者,修房一般限于3间,地基台阶高3层砖,安单脊双兽,使闭口兽,不用滴水筒瓦。平民百姓只能修3间,无台阶,使印案花脊,不能使兽。解放后,此俗已不存在。靠崖窑庄,多在山区的沟边修建,正面和两边戴帽加固,崖壁挖凿窑洞,亦有用土坯箍窑。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开挖省工,不易倒塌,适宜居住。半明半暗庄基,多在塬面的胡同路边挖修。因崖势较低,得挖数尺地坑然后打窑。排水不易,需挖渗坑、水窖,上院打墙安门,亦可盖简易房厦。地坑庄基多在平地挖坑打窑。出入大门通道称“洞子”。窑洞阴暗潮湿,光线较差。从60年代起,城镇旧式店铺陆续改造,新式建筑增多。80年代,职工住宅、居民楼不断兴建,大多数居民户的住房困难得到解决。农村砖木结构的瓦房迅猛增加,普遍为四合院形式。旧式窑洞经过整修加固,砖砌窑口、崖面,改换门窗,增强通风采光效果,冬暖夏凉,农家喜爱。半明半暗和地坑庄基低矮、潮湿,不易排水,多放弃毁废。90年代初,兴起土墙改砖墙、平房改楼房的热潮,修建钢筋水泥楼房的户越来越多。坚固美观,宽敞明亮,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唯偏远山区和贫困户住宅新修不多。历来,居室使用多循古规旧例,上为尊,左为大,中为主。分家惯例为哥东弟西,兄南弟北。民间习惯讲究环境卫生,花木扶疏,庭院美化。居室以悬挂字画为风雅,桌面柜盖瓶瓶罐罐摆设线条化,擦拭干净,呈现文明、舒适、安乐的新型家庭和优越的住宅环境。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