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 古称“禹河”,是黄河中游一菝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于本省潼关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4934平方公里。 渭河从本县西陲凤阁岭乡建河村入境,横贯本县东西,流经22个乡镇,东至阳平镇姜马村出境。县境河段长157.6公里,占总长的19.3%。以林家村为界,呈现不同的河相。林家村(宝鸡峡起水闸)以上,穿流在变质岩及沙岩组成的山地中,形成长105.1公里的深切谷河段,河宽50~200米,河床比降15~20‰。水流湍急,除凤阁岭、颜家河、坪头、固川等一些较大的曲流宽谷段,成为峡区内主要的居住点及农耕地外,其余地段的自然村点极为分散,由于峡内谷窄流急,水力资源较丰富;林家村以下,渭河进入关中平原,地势平坦,河床渐宽,福临堡附近河宽500多米,虢镇河宽800多米,阳平、天王河宽达1000米以上,如果加上滩地,河宽达三四公里。河床比降1.5~2‰。河岸可动性南小北大,岸坎南高北低。林家村至千河口段,河道具有微曲性特点;千河口至出境处,属微曲性周期展宽河型。 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5.3亿立方米(林家村水文站1931~1980年资料)。1954年汛期,林家村站实测洪峰流量5030秒立方米。据黄河水利委员会调查,1933年汛期林家村站最大洪峰高达6990秒立方米。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57.5%。常流量30~50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81.4秒立方米。1972年枯水流量仅3.7秒立方米。渭河含沙量较大,每立方米83.1公斤,1966年6月14日林家村站实测断面,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84.5公斤。1985年8月4日实测断面,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65.2公斤,年平均输沙量1.7亿吨。汛期输沙量占全年的95%。 据史料载,渭河自公元200~1981年,共发生大的水灾22次,平均35.5年一次;近百年发生5次较大洪水,各次相隔21~35年。 千河 千河是渭河北岸(左岸)较大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唐帽山南麓石庙梁,因流径千山脚下故称千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陇县、千阳、凤翔,于本县千河乡冯家嘴注入渭河,全长152.6公里,县境河段长30公里,流域面积3493.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5.8‰,宽约280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9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5.4秒立方米,年枯水期约80天左右,最小流量0.17秒立方米(1974年7月22日)。多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10公斤,年输沙量439万吨。 千河汛期径流量占年总径流量54.6%以上。1907年汛期洪峰流量3840秒立方米(千阳水文站调查值),1954年洪峰流量3200秒立方米,1981年8月21日实测洪峰流量1180秒立方米。 1970年7月,宝鸡市在本县与凤翔县交界处的冯家山峡谷出口处,修建了冯家山水库,拦蓄千河水源。 金陵河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