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地方名人>>正文
刘古愚
2011-10-29 23:00:24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刘古愚(1843—1903),清末西北地区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原名光蒉,字焕唐,号古愚,马庄乡天阁村人。幼年父母双亡,家境寒微,靠卖饼、推磨补充学费。咸丰十年(1860)童试夺冠,选入关中书院。肄业后不愿入仕。同治十一年(1872),李寅请他作其子李岳瑞的家塾教师。7年中,得阅李家大量藏书,学问突飞猛进。光绪元年(1875)中举,次年京试落榜,遂绝意仕途。他对清廷丧权辱国不满,认为中国屡战屡败的原因在于政治腐败和经济、文化落后,深感“中国以后将时时与英、法等国相周旋,专求旧学,不足以维中国之局”。便留意学习日本和西方的近代文明,决心革新教育,“唤醒民众,救国图强”。光绪十年(1884),采取募捐集资办法,在泾阳创办求友斋,新设政治、时务、天文、地理、算学等课,增加西学内容,这是陕西讲授西方新学最早的学校。斋中附设刊书处,刊印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时务新书。光绪十三年(1887),主持味经书院,把求友斋和刊书处并入味经书院。又与柏子俊在西安成立官办书局,发售宣传西方民主和自然科学新书。
    在味经书院期间,把西方算学列为必修课,认为自然科学是“各学之门径”。他实行教学与科学实验相结合,在陕西开了先河。光绪十六年(1890),在书院筑造观象台,设置经纬仪,让学生实际测算。当年陕西测绘地图时,咸阳、兴平等县的地图,就是在他指导下,由味经苇院学生测绘制成。此后泾阳、三原、礼泉等县水利工程,测量设计多由该书院学生承担。由于办学成绩突出,次年清廷赏其国子监学正衔。
    为推广种桑养蚕,在自己家中示范,总结出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实践经验,编著《蚕桑备要》、《养蚕歌括》,除教学生外,还散发乡人。并在泾阳创办复邠机馆,用蚕丝织绸,并派学生陈涛、杨蕙去外地考察,从湖北买回几架日本产的轧花机,在泾阳城内办起机器轧花厂,比土法工效提高10多倍,数年便在渭北各县普及。
    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味经书院选拔40名优等生,创设时务斋,专门研究国内外大事,成为当时陕西唯一培养政治人才的学校。斋中订有《京报》、《申报》、《万国公报》等各种时务报刊,并摘录各报重要文章,每月汇编一册,印发斋中学生及由刊书处对外出售,扩大宣传。每月初一、十五举办面对社会各阶层的会讲,研讨国家大事。又在味经书院东侧创办崇实书院,兼任山长,为一所综合高等专科学校,培养高等人才。
    早在办求友斋时,就提出“维新救国”,断言“中国非变法不能图存”,康有为看到他著作时备加推崇,称他是“海内耆儒,为时领袖”。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陕西举人57人签名,多数是他的学生。他派陈涛、杨蕙、邢廷英等10余人去北京、上海会见康有为、梁启超等,“共议国是”。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百日维新运动,他通过李岳瑞、胡均等同康有为、梁启超保持密切联系,在北方起到旗手作用,时人有“南康北刘”之称,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陕西的主要代表人物。
    戊戌维新失败后,他写诗遥祭“六君子”,不久被陕西当局以“康党”解除味经书院和崇实书院山长职务,隐居礼泉烟霞洞。但他出于“保皇”立场,对人民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持反对态度,主张镇压。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高潮时,他向陕西当局提出加强潼关防务的8条建议,并自行结寨,组织武装力量,以防“拳匪”、“回匪”作乱。清廷遂于次年赏与五品衔。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月,被甘肃总督崧锡候聘请担任甘肃大学堂总教习,因“日则登台讲授,晚则彻夜批答”,劳累过度,于同年八月十三日病逝于兰州。
    刘古愚从教30余年,培养学生千余人,其中李岳瑞、陈涛、张秉枢、胡均、朱佛光、于右任、张季鸾、李仪祉、李约子、王授金等,对陕西乃至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著作,由其门生汇编出版《刘古愚全集》,50余万字,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