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扶风县丧葬习俗(葬前、埋葬)
2011-10-28 22:35:2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丧葬
    本县盛行土葬。清及民国年间丧葬礼仪繁琐、且隆重。
    1.葬前。人奄息(又称倒头)后,先请阴阳先生以罗盘定穴位,选择坟地。同时在本宅门口出一门牌(讣告),通报死者生卒时间及所有儿孙姓名,告知安葬日期,派人急告所有亲戚,俗称“报丧”。除非正常死亡者不得入祖坟外,一般5~7日入殓掩埋。子女、孙辈均须穿白戴孝,儿、女、女婿、外甥和长孙为重孝服。女重孝为白头纱巾、白鞋、白长孝衫;男则白帽、白鞋、白褂子。重孙、未婚女婿、孙女女婿戴红孝帽,有的只搭红布,城镇少数人佩戴黑纱。灵柩停放期间,每日早、晚长子守灵,男女孝子烧纸、哭丧。埋葬前一晚上先行“家祭”,乡亲们通霄打牌,玩花花,下棋,主人供烟、茶以至饭菜招待,称为“闹丧”。其间将“棺柩”抬升三次。葬前按阴阳先生定的时间,直系亲属离家回避约两小时,谓之“出煞”(县南乡称“出殃”),有“引煞”、“躲煞”之分。
    2.埋葬。出殡(起丧)前先由长儿媳或孙媳扫墓。子孙头戴麻冠,手扶白柳棍,身着孝服,脚趿白鞋,列两行跪于灵桌前嚎啕大哭。女婿、外甥施以9拜与24拜礼。送葬时,棺柩放入丧车,8人合抬。男孝子在丧车前白布拉挽,匍匐哭丧;女孝子则伏丧车后拖腔哭诉。行至村十字路口时,长子即将头顶的纸盆(又称“孝盆”)当地摔碎。进入墓地,抬丧车者及好友下葬堆墓,孝子在村口行叩拜之礼,以示感谢。葬后7日祭礼1次,7次为限。百日再祭1次。有的还请经师诵念葬经。此后,每周年祭祀1次,至3周年大祭1次,方算服孝期满。
    民国时,富户丧葬,为扬名声,显父母,“行礼点主”,大肆操办。葬前,在院内或门前搭棚设“祭场”,邀请社会名流为礼宾,声望较高者为主官。由主官用朱砂笔在写着“×××之神主”的“”字上加一竖为“通神”;在“王”字上添一点为“点主”,使之变为“神主”。其牌位以作供奉。 
    建国后,殡葬礼俗较前简便,“行礼点主”绝迹,但砖砌墓,请唢呐队送葬风气极盛,并有立墓碑,唱大戏,放电影,诵葬经,送花圈、亭子、斗子、转灯、筒纸、彩旗者,耗费甚大。故农村有“不吃阳间饭,家产分一半”之说。
    1966年前,土葬即在土改时分给自己的土地里选择坟地,墓堆以辈份大小为序燕翅形排列。1967年后,除个别村因地理限制难以实行公坟外,全县大部分地区以村组为单位,划出公坟地。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