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麟游县社会新风
2011-10-25 18:51:0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解放后,随着人民政治觉悟的不断提高,社会道德风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人新事层出不穷,助人为乐,舍已救人,抬金不昧已蔚然成风。
第一节 拾金不昧
    1984年冬,镇头小学学生袁文梅,年仅10岁,于清早上学途中拾得提包一个,她想: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拾物一定要交还原主。现在丢失提包的人一定很着急,所以炖将提包未来得及打开看就交给公安局,经多方打听,终于交还给失主杨思文。内装的票证单据,一千余元的人民币一点也没有少。
    1985年6月,崔木食堂职工王志华,快下班时,一人擦洗餐桌,发现桌上有一个手提包,里面装满现金,他便把提包拿到值班室等候失主,半小时后,有二人满头大汗匆匆来到食堂,当王得知此人就是失主时,即出示原包,一起去崔木派出所,当着民警面查点提包内装的10800元现款一分不少时,这两位四川资阳县联营分厂收购蜂王浆的采购员汪由全、韩炳文感动得热泪盈眶,握着王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节 舍已救人
    1985年7月19日,桑树原乡新城村女青年刘琴琴因婚姻和父母发生口角,乘人不备奔向距家三里之遥的丰原水库。邻村青年刘周龙闻讯撂下了手中的活,奋力向水库追去,当他追到库边,已不见琴琴踪影,他正凝视水面,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个时隐时现的人头,他不识水性,但救人心切,连衣服也顾不得脱,即跳下水去,拼命向琴琴靠拢,但库水太深将他同琴琴淹没,等到其他的人千方百计将他二人救上岸后,由于时间太久,已救治无望。
    抢救“3·16”空难。1989年3月16日下午4时20分,兰州军区空军某部“米824”直升飞机,在从甘肃榆中飞往西安途中,由于空中结冰,导致两台发动机发生故障,坠落于酒房乡西沟湾村东山坡上。机内14人,除一名微伤外,轻伤8名,重伤5名,周围群众不约而同赶到现场抢救,在零下十九度的气温下,涉水过河,迅速把伤员抬往公路,有的脱下棉衣给伤员穿上,将失散于飞机四周的地图、资料、手提包、皮箱、手表、衣物和千元现金收集于机舱,主动保护现场。又有一批群众自觉开来八台手扶拖拉机,将伤员送到酒房乡医院。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被褥增设临时病床,急救处理后,于当晚送往相距160里的麟游县医院治疗。青年农民叶彩萍、叶红霞等,从出事开始抢救,一直未离,并自备鸡蛋、罐头等到县医院看护。县级领导祝兴华、巨伯省、李振清、王书林等亲赴出事地点抢救,学生、工人闻讯自动献血,医护人员通宵未眠,经过20多个小时紧张抢救,使全部伤员脱险。
    这次事件,由于群众积极参加,党、政、军、民、医护人员迅速及时,齐心协力抢救,创造了中外航空史上飞机坠落无一人死亡的的奇迹。宝鸡市、麟游县于1989年6月10日,在麟游县城举行隆重大会,对抢救空难中涌现出的14个先进单位和72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并在全市开展学先进,树新风的活动。
第三节 尊老爱幼
    河西乡三义村妇女王玉英,再婚时,丈夫前妻留有很小的两个孩子,人都说后娘心狠,但她视孩子如亲生,关心吃穿,精心抚养。现在这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男婚女嫁,团结和睦。被评为五好家庭,她被称为模范母亲。
    阁头寺乡丹树村双文明户妇女田列梅,与兄嫂已分居,其嫂去世时,留有一子年幼,受后母虐待。她即和家里人商议,把孩子接到她家抚养,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
    良舍乡良舍村妇代会主任刘芝香,婆母已去世,家有八旬老父,卧病多年,她不嫌弃老人,关心老人的吃穿、冷暖,照顾得无微不至。被评为省级五好家庭,受到上级的奖励。
第四节 晚婚节育
    招贤乡妇女干事赵慧芳,仅有一子,本人正在育龄期,她主动和丈夫商议,采取绝育措施,1980年领了独生子女证。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