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居住住宅习俗
2011-10-22 23:16: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历史上城乡建房,讲究明亮向阳,通常主房座北向南,故有“有钱盖北房,冬暖夏天凉”之说。但大多民房依地形而建,一般千河以北多盖北房,千河以南多盖南房。主房多为3间,也有5间的,两侧盖有厦房,都为土木结构。山区一部分人挖窑洞或搭茅屋、草舍,围篱笆院墙而居,窑洞一户少则1孔,多则两三孔,有些人家为贮放粮食在窑内挖有拐窑,有的户为防土匪、盗贼,在窑顶挖有高窑,内设暗道、通风口。
同时,修建房屋还要按房的座向选吉利年,如当年盖南北向房大利,则次年盖东西房大利,认为在不利的年份不能盖房。在动工修建之前,还要请阴阳先生(风水先生)来定方位,择动工和立木日期,这些纯属封建迷信。六、七十年代,看风水由明转暗,有所减少。立木架梁时主人在屋架上贴对联,亲友前来送5尺红布系于梁上,称为“搭红”,鸣放鞭炮,以示庆贺。80年代后,除送红布外,还有送红绸缎被面或糕点烟酒等物的。主人则设酒宴款待亲友及帮工,较为隆重。
农村建筑形式多为四合院,富户讲究圬巩院子,上房和下房为五檩四木架,两侧厦房为3间或5间,五脊六兽,雕梁画柱。房门均开在中间,房内左右两间各开一小门,称之为隔房,隔房为卧室。院落面积60年代以前1户为半亩左右,大至1亩余。80年代以后,宅基地面积缩小为3至4分,一般建3间上房,侧面建一两间灶房。并筑起院墙,安装大门。
农业合作化以后,住窑洞、土平房、茅屋的逐渐减少,城乡民用房屋基本仍是土木结构。80年代以来,砖土木和砖木结构的房屋逐渐增多,讲究门窗装饰,并出现了混凝土结构的小楼房。屋内摆设,五、六十年代多为三八柜、炕桌、木箱、木椅凳等。70年代后期,发展为大立柜、写字台、钢管坐椅,还有沙发等。近年,高档组合家具也开始在乡村出现。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