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陇县道教介绍
2011-10-22 23:13:2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金、元时期,道士丘处机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来陇州龙门山(今龙门洞)隐居修道,为龙门派创始人。元太祖十五年(1220)赐神仙号,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龙门洞从此名震海内。明、清以来道教发展很快,到处新建庙宇。明洪武初年(1368),在今陇县中学地址修建了城隍庙,在今县招待所地址修建了土地祠。十四年(1381),在今东观川(县粮仓址)修建了东岳庙。正德年间(1506~1521),在今东观川(县电池厂址)修建了凝阳观(又名祖师殿)。万历四十三年(1615),在今县税务局址修建了吴岳庙。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在今城内县巡警队址修建了八蜡庙,后在今杜阳乡三教殿村王家沟修建了三义庙。道光年间(1821~1850),在今县剧院址修建了关帝庙,接着在今县物资局址修建了火神庙,在今县幼儿园址修建了马王庙。嘉庆年间(1796~1820),在今西街村委会址修建了三官殿,随后在今城关镇南街口修建了长春观,在今城关粮站址修建了天庆观,在今东南乡郑家沟村修建了万寿观,在北坡村药王洞修建了谷神观,历代共建道教庙观40多处。
    民国时期,道教衰落,有的道观被占用,天庆观被改为伤兵医院,城隍庙改建成陇县中学。民国2年(1913)成立县道教协会,由药王洞主持郑信元负责。到1949年,道教主要在龙门洞、景福山、火烧庵、老龙殿、药王洞、蝉耳山、三教殿、杏林寺(今太春口)8处活动,有道士89人。
    建国后,道教的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药王洞、龙门洞、景福山、土地祠等处。土地改革运动中,教徒与农民群众一样,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农业合作化时期,庙观土地归入所在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庙观从教人员亦加入农业社从事生产,走上白食其力的道路。1958年“大跃进”前,全县较大道观仍为8处,有道士85人,道姑2人。1960年,宗教制度改革后,经上级批准确定龙门洞(含景福山)、火烧庵、药王洞为道教活动点,接待香客及旅游者。当时全县有道士74人,道姑2人。“文革”中,道场被砸,不少珍贵文物被毁。1978年以后,景福山、龙门洞、药王洞庙宇逐步整修,景观逐渐恢复,成为旅游胜地,龙门洞成为宝鸡地区八大风景区之一,每年逢会时期,游人达万人之多。
    1986年,落实了龙门洞、药王洞的庙产。1986年以后,整修了龙门洞、景福山、药王洞的道路,解决了龙门洞、药王洞的供电、通自来水问题。1987年,龙门洞混元顶毁于焚香火灾,1990年修复。1989年5月,召开了县道教第一次代表会议,选举成立了县道教协会。到1989年底,全县有道士19人,道姑1人。
    五十年代,龙门洞监院阎崇德曾任县政协常务委员、全国道协理事等职。八十年代,龙门洞道士田嗣顺为陕西省道教协会委员、宝鸡市政协和县政协委员。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