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民间庙会介绍
2011-10-20 14:50:3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凤翔县境内庙会由来已久,名目繁多。春、秋两季尤盛,为民间农闲祈祷平安,庆贺岁丰的集体娱乐和物资交流形式。建国前,多以敬神、祈祷等迷信活动为主,兼有物资贸易。逢会期演戏、唱曲子、要社火,周围群众纷至沓来,走亲访友。小吃食市,农付产品,非常热闹。现择主要者记之。
上九会 在农历正月初九,柳林镇一带规模较大。相传始于明朝末年,为祭祀镇守该地抵御外侮的军官“大刀刘爷”与瓦庙岭山神而立会。会期,与会村社群众大集会,气氛热烈,旌旗蔽日,锣鼓喧天,职事捧香,仪仗排列。迎神活动开始后,前边有唐朝咸通十四年迎佛骨所赐之“茶会”的“全朝銮驾”(仪仗)开道,后边会众抬轿,走村串社,围观群众,人山人海。从刘家河、瓦庙岭迎“刘爷”、山神画像于会场,搭礼棚奉祀。其后,演戏三天,社火助兴。每年依村、社序次,从农历正月初九、十五、二十日轮流数十村,直到二月初四送神轿于原处为止。建国后,1952年小唐村会后停止。
炮会 正月十一,为彪角镇一带较大的赛会。原以农家新春祝福祈子,商贾祷告,市货聚财为内容。赶会时,赛放鞭炮。镇内商民,户户门前竖杆挂炮,连结成串,炮声齐鸣,鼓乐喧天。晚上放焰火,喷射数丈,五光十色,硝烟满街,并演戏助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凤翔知府尹昌龄曾有抒发感慨的《彪角炮会》诗:“两部梨园咫尺街,喧天车马混尘霾。儿童欢喜游民欣,多少人家典金钗。爆竹千杆四行排,纷传迎到火神来。可怜有用钱无数,博得虚声快尔侪”。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其会更盛,以后渐衰。到建国后,每年只演戏,不放鞭炮。近年以物资交流会代替,又恢复了“炮会”景况。
灵山会 始于唐代。农历四月初一,为作佛事的盛会。邻近数县善男信女赴灵山净慧寺拜佛,吃斋诵经,数日不散。群众游历观景,登高远眺。届时,千、陇、兴、武与本县商贩输送山贷、土产、民间工艺品及农具、日用百货等参与交易。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诗人王士祯(渔洋)祭西岳吴山过灵山净慧寺,见如来涅槃像,还有弟子望而泣者,以“当由忘情故不泣,未能忘情故泣”而释疑。此会之盛为凤翔境内各名寺古刹之最。建国后,时停时盛,“文化大革命”中,寺院尽毁。近年,凤翔及千、陇等地乡民又募捐修庙数座,其会又盛,日聚数万人,交流之土特山货、物资更多。
麦王会 农历四月十五。为横水一带在夏粮收获前借庙会进行的物资交流活动,自古及今,常盛不衰。1976年学习辽宁哈尔套所谓“社会主义大集” 经验时,集市规模之大,山货物资之多,文艺演出之盛,为全县之冠。现每年有物资交流会,以戏剧、电影助兴。
府城隍会 农历三月二十五日,为县城关镇最大庙会。届时有大戏、灯影、江湖、西府小曲等文艺节目演出。周围各县商民输送商品物资、牲畜参与集市交流者甚多,此会经久未衰。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之发展,市场之繁荣,物资交流规模越来越大。
县境内各村,历史上还有庵、观、寺、院的斋事、道场会,以及龙王、虫王、马王、风伯、雨师、药王等庙会。善男信女于会期祈祷祭祀,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主持者安排戏曲助兴。建国后,迷信活动逐渐减少,届时唱“平安戏”庆祝岁丰。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