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曲艺艺术(曲艺分茶会、吹手班)
2011-10-16 23:16:2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陈仓区民间曲艺自古有之,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抗日战争时期,宝鸡南河滩有11家说书棚,从业人员约七八十人,主要有京韵大鼓、相声、评词、单鼓板、奉天大鼓、河南坠子、清江渔鼓等。1949年后,这些曲艺艺人一部分参加了宝鸡市曲艺实验剧团,还有一部分改行或回原籍。
本县传统的曲艺分茶会和吹手班两种:
茶会曲子,又叫杂会、察会,是以长膜笛为主,打击乐器配合的乐器合奏。本县茶会起源无考,在阳平姜马村发现有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茶会曲本,说明茶会在本县起源较早。茶会以在庙会演奏为主。分“行乐”、“座乐”两种。行乐是配合百姓祈神赐福充当祈神队伍的仪仗乐队;座乐则是和道情结合,为助兴、庆寿进行的固定性演奏。茶会不为迎亲、送葬助兴,个别地方有为死者过周年或念经时作配合助兴。乐队编制是:旋律乐器为7支长膜笛;节奏乐器为疙瘩锣1面,铙子1副,海锣1面,碰铃1~2对,暴鼓、堂鼓各1面。19个人组成乐队。碰铃和海锣以击拍为主,也可根据旋律变化酌情加花。暴鼓和堂鼓由1人执锤。据说,茶会在清朝乾隆全盛时,还有管子、笙等乐器,长膜笛数十支,。乐队约40多人,演奏曲目有70多个。茶会班子在本县各地均有,以阳平姜马村班子较著名。逢年过节,即兴演奏。艺人有姜世英、姜福等。曲牌有《落江怨》、《十八腔》、《路曲子》、《征东》等。
吹手,在本县主要用于办丧事,也有在庙会演出,每班少则四五人,多则七八人。乐器以唢呐为主,间以大鼓。节目以哀乐为主,有时也吹奏秦腔戏文。主要曲牌有《拉鹅》、《祭灵》等,戏文多为《全家福》、《王祥卧冰》、《周仁回府》、《刘备祭灵》等。吹手班在本县活动历史悠久,范围很广,川道较为普遍。马营旭光村吹手艺人杨进才双唢呐独奏,曾于1955年在全县民间艺人会演会上获奖。
本县相声、快板等曲艺的创作和流行始于五十年代。八十年代,群力无线电器材厂干部王伟培曲艺作品曾参加全国工人曲艺会演并获奖。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