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陈仓区政协(1)
2011-10-16 21:59:45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第一节 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建国初期特定条件下的县人民代表组织和统一战线组织,既代行县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又履行县政协职能。
    1954年7月,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已完成了其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历史使命,同时标志着统一战线工作将由专门机构政协组织承担。1955年春,中共宝鸡县委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陕西省政协委员会通知,召集本县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进行了充分酝酿讨论,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于是年7月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宝鸡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下简称政协宝鸡县委员会),政协宝鸡县委员会正式成立,陈新华为主席(兼)、刘翰卿为副主席,其日常工作由中共宝鸡县委统战部代办。
    1958年5月第二届政协委员会,刘立波(兼)主席、杜少卿为副主席。
    1958年12月,市、县机构合并后,政协宝鸡县委员会即行消失。1961年9月宝鸡县制恢复,周义稷(兼)主席,杜少卿为副主席。1965年3月至1966年5月许振湖接任主席(兼)。因政协宝鸡市第三届委员会任期未满,县政协机构延至1963年8月恢复,内设秘书处和学习委员会等办事机构。
    1966年5月,中共宝鸡地委统战部任命亢武耀为县政协主席,翟秉章、杜少卿为副主席。“文革”开始,政协宝鸡县委员会的日常工作遭到严重破坏,县政协部分领导人和委员被诬为“特务”、“国民党残渣余孽”、“资产阶级代理人”、“臭知识分子”,遭到揪斗或关进“牛棚”。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陷于瘫痪,政协宝鸡县第四届委员会从1967年1月被迫停止一切活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和人民政协工作同各条战线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是,第四届委员会21名常委仅剩6名,不能履行常委会的职能。鉴于此情,中共宝鸡县委于1979年12月作了决定,召集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共同协商,成立政协宝鸡县第五届委员会筹备小组。筹备小组在县委领导下,首先落实统战政策,先后为“四清”、“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受迫害的68名原政协委员、工商联委员和爱国人士摘掉了“四类分子”的帽子,使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在广泛酝酿、民主推荐、共同协商的基础上,于1981年1月召开了政协宝鸡县第五届第一次全体会议。田瑛(兼)主席,刘效国、田生华、傅执中、焦恭、张义宽为副主席。
    1984年五届四次会议选董陆晓为主席,刘效国、焦恭、张义宽、李培英、刘殿奎、马世林为副主席。
    1964年3月政协宝鸡县四届全体委员,列席参加了县五届二次人代大会。从第五届第一次全委会起,与县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召开,全体委员每次都列席参加县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讨论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其它工作报告,共商兴县富民大事。
    政协宝鸡县第五届委员会内设办公室、文史资料委员会、学习委员会;1984年3月第四次全委会决定增设工商、科技、文教、卫生等4个工作组。第六届委员会内设机构增加了工作组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内设机构增加了提案工作委员会、老委员联谊会。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1955年7月29日~8月1日,政协宝鸡县首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虢镇群众堂召开,到会委员33人,其中男31人,女2人;委员中有中共党员5名,民主党派2名,人民团体3名,文化教育界4名,工商界5名,无党派民主人士4名,医务界6名,宗教界3名,少数民族1名。会议主要学习、贯彻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选举产生政协宝鸡县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和秘书。本届共召开全体委员会议4次。
    1958年5月30日~6月3日,政协宝鸡县第二届一次委员会议在虢镇召开,出席会议委员67名,其中:中共宝鸡县委员会7名,社会人士11名,人民团体4名,农民4名,工商界9名,医药卫生界12名,文化、教育、新闻、艺术界8名,少数民族3名,宗教界4名,特约人士5名,列席17名。委员中:中共党员19名,非党劳动群众8名,社会民主人士40名。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协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学习了中共八届二中全会重要文件;开展了批判“右派”言论的斗争,对4名“右派分子”分别作了处理;选举产生了政协宝鸡县二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和秘书。会议期间,县委书记刘立波作《关于目前形势及当前工作任务》讲话,参观了县内新办的工厂。本届一次委员会议后,撤县并市(1959年12月25日政协宝鸡市委员会召开第三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政协宝鸡县委员会消失。
    1963年8月21~24日,政协宝鸡县四届一次委员会议在虢镇召开,出席会议74人。其中,中共宝鸡县委员会10名,民盟县支部2名,共青团县委会1名,县总工会1名,县妇联1名,县手工业联社3名,县供销联社2名,县工商业联合会9名,农民2名,文化艺术届3名,科技界1名,教育界5名,医药卫生届9名,少数民族1名,宗教界2名,特邀人士22名。出席会议委员中中共党员21人,占28.38%;民主党派8人,占10.81%;民主人士45人,占60.81%。列席23人。会议听取县委书记周仪稷关于国内外形势和思想改造问题的讲话,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和《我国政府发言人的声明》;选举产生了政协县四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和秘书。会议期间,有关部门就农业生产、农村集市贸易管理、教育工作等作了专题发言。政协会四届二次全体委员会议,1964年3月2~6日在虢镇举行,出席委员58名,列席21名。会议听取政协县委会工作报告和县人民委员会有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和规定》,听取县委第一书记周仪稷关于国内形势的报告,县委书记许振湖关于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讲话;列席参加了县五届二次人代大会。四届三次全体委员会议,1965年3月20~25日在虢镇举行,出席委员67名,列席36名。会议补选许振湖为政协主席,成大顺为常务委员会委员;讨论并决定政协宝鸡县委员会下设秘书处和学习委员会,作为政协常设机构,办理日常事务;确定容静轩为驻会常委,王建若为驻会委员,赵积恭为秘书。
    1981年1月4~10日,政协宝鸡县五届一次委员会议在县服务楼召开,出席委员129名。其中:中共宝鸡县委员会10名,各民主党派4名,县总工会3名,共青团县委会3名,县妇联3名,农民6名,科技届6名,教育界8名,文化、体育、新闻界10名,医药卫生界20名,工商业13名,县供销系统4名,政法系统2名,少数民族1名,宗教界4名,归国华侨1名,烈军属2名。委员中中共党员40人,占32%;民主党派和非党派人士89人,占68%。特邀人士29名。会议民主选举产生政协县五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会议决定,政协县委会内设办公室、学习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理日常事务。会议期间,全体委员列席了县八届一次人代大会,听取县“革委会”、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三个工作报告与1980年县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报告,1979年县财政决算和198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1981年财政概算报告。
    政协县五届二次全体委员会议,1982年2月23~28日在县服务楼举行。会议听取政协宝鸡县委员会工作报告,增补委员8名,补选王晓为秘书长。会议期间,全体委员列席了县八届二次人代大会,听取和讨论了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法院和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政协县五届三次全体委员会议,1983年3月18~25日在县招待所举行,出席委员127名。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县政协工作报告;列席了县八届三次人代大会。
    政协县五届四次全体委员会议,1984年3月25日至29日在县招待所举行。会议听取和讨论县政协工作报告,民主协商补选董陆晓为政协县委会主席;李培英、刘殿奎、马世林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成立工商、科技、文教体育、卫生四个工作组。会议期间,全体委员列席了县八届四次人代大会。1984年11月25~30日,政协县六届一次委员会议在县招待所召开。出席委员178名。其中:中共宝鸡县委员会16名,民革4名,民盟5名,县总工会4名,共青团县委会3名,县妇联4名,农民11名,科技界19名,教育界19名,文化、体育、新闻、艺术界12名,医药卫生界22名,工商界16名,财政金融界3名,县供销联社系统4名,烈军属2名,台属3名,归国华侨1名,宗教界4名,人民解放军1名,政法界2名,少数民族1名,特邀22人。委员中妇女20人,占11.2%;中共党员61人,占34.1%;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117人,占65.9%。大学专科44名,中等专业24名,高中24名,初中以下87名。工程师、主治医师20名,助理工程师和医师22名,技术员、医护士8名,有其他专长的48名。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协宝鸡县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审查县政协关于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选举产生政协县六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会和秘书。主席董陆晓,副主席李培英、刘效国、焦恭、张义宽、刘殿奎、马世林。会议期间,全体委员列席了县九届一次人代会议,听取并讨论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常委员会、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和1984年县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1985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意见书面报告。
    政协县六届二次委员会议,1985年12月21日至24日在县招待所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县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办理清况报告,听取本次会议提案工作委员会关于提案审查报告,并对上述报告作出决议。会议期间,全体委员列席了县九届二次人代大会,听取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工作报告。
    政协县六届三次委员会议,1986年5月6~9日在县招待所举行,出席委员162名,驻县市政协委员和无政协委员的部分乡镇领导列席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董陆晓主席关于全国地方政协工作座谈会和省、市政协会议精神传达及贯彻意见的报告;听取并通过关于本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全体委员列席了县九届三次人代大会。
    1987年5月14~19日,政协宝鸡县七届一次委员会议在县招待所召开。出席委员223名。其中中共宝鸡县委员会14名,占委员总数6.27%;各民主党派11名,占4.93%;各人民团体16名,占7.17%;农民23名,占10.31%;科技界28名,占12.56%;农林水牧6名,占2.69%;文教体育界33名,占14.8%;医药卫生界24名,占10.76%;工商界15名,占6.73%;财政金融界5名,占2.24%;民族宗教界5名,占2.24%;台、港属13名,占5.83%。特邀人士30名。本届委员中中共党员73名,占委员总数32.7%;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150名,占67.3%;妇女委员27名,占12.1%;获各类技术职称的61名,占27.4%;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0名,中专及高中文化69名,初中以下文化84名。会议学习赵紫阳总理、邓颖超主席在全国政协六届四次常委会、六届五次全委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听取和审议政协县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关于提案办理情况报告和本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会议对上述报告一致表示赞同,并作出决议。会议号召政协基层组织和全体委员、各界人士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为推进全县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会议经民主协商,选举产生政协宝鸡县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主席李培英,副主席刘殿奎、焦恭、马世林、阎崇禧、谭崇礼、厉维钧。会议期间,全体委员列席了县十届一次人代大会,听取和讨论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其它各项报告。
    政协宝鸡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990年5月14~19日在县招待所召开。本届委员会由14个界别、218名委员组成。其中:中共宝鸡县委员会16名,占委员总数的7.3%;民主党派14名,占6.4%;无党派爱国人士8名,占3.7%;人民团体12名,占5.5%;工商业联合会22名,占10.1%;农民界22名,占10.1%;文化艺术界9名,占4.1%;教育体育界20名,占9.2%;科技术界15名,占6.9%;社会科学界13名,占6%;医药卫生界17名,占7.8%;民族宗教界7名,占3.2%;“三胞”亲属、归侨11名,占5%;特别邀请人士32名,占14.7%。全体委员平均年龄为49.7岁,比七届委员平均年龄降低了1.4岁。
    委员中,中共党员85名,占委员总数的39%;非中共人士133名,占61%;女委员21名,占9.6%;七届委员留任134名,占本届委员总数6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6名,占25.7%;中专(师)、高中程度78名,占35.8%;初中及初中以下程度84名,占38.5%;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101名,占46.3%,比七届增加了18.9%。
    会议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为指导,以维护安定团结,促进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为中心,积极参政议政。全体委员听取和讨论市政协副主席田世珍、中共宝鸡县委书记蒲俊崇、副书记李少平的重要讲话;听取并审议县政协副主席刘殿奎代表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副主席马世林所作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委员们一致同意这两个报告并作了会议决议。会议期间,全体委员还列席参加了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县长刘忠良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和讨论了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及《关于1989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90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关于1989年财政决算和199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委员们对以上报告表示赞同,并对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进一步搞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抓好工农业生产、严格物价管理、发展教育科技、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会议通过选举,产生了政协宝鸡县第八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常务委员。
    主席:张天科
    副主席:刘殿奎、谭崇礼、厉维钧、王婉贞(女)
    秘书长:景敦礼
    政协宝鸡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1月1~5日在县招待所召开。本届委员会仍由14个界别、218名委员组成,与八届界别、委员总数相同。其中:中共宝鸡县委员会16名、占本届委员总数的7.3%;民主党派14名,占6.4%;无党派爱国人士5名,占2.3%;人民团体12名,占5.5%;工商联合会25名,占11.5%;农民界21名,占9.6%;文化艺术界8名,占3.7%;教育体育界20名,占9.2%;科学技术界19名,占8.7%;社会科学界15名,占6.9%;医药卫生界16名,占7.3%;民族宗教界7名,占3.2%;“三胞”亲属10名,占4.6%;特别邀请30名,占13.8%。全体委员平均年龄为48.8岁,比八届委员平均年龄降低了0.9岁。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