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副业
2011-10-16 17:54:28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农业副业门类繁杂,种类较多。自古以来,本县农民就有抓住农闲间隙,充分利用本地自然地理资源,因地、因时制宜,开展副业生产的良好传统习惯。其主要种类有:采摘(采药、采摘野干鲜果)、草(竹)编(编席、背笼、筐、笊篱、草鞋等)、纺织(纺线、织布、织麻袋)、合绳(草、麻、毛、皮绳)、米面加工(磨面、碾米、榨油)、扎扫把、打猎、烧炭、饲养家畜家禽等副业生产。有一技之长的木匠、泥水匠、砖瓦匠、石匠、画匠从事民房和庙宇建筑、雕刻、绘画,铁匠、小炉匠从事铁器制作和金银首饰加工,皮毛匠从事熟皮、擀毡、车马挽具制作,鞋匠从事尚鞋、钉鞋、补鞋。家有螺、马或人力者,从事交通运输业,搞驮运、贩运或搬运。
民国以前,本县农村副业生产,均为一家一户自发性的生产,收入所得除用于农业扩大再生产(添置耕畜、农具)外,主要解决生活急需(油、盐、醋等),年收入甚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支持、动员农民开展采摘、编织、扎扫把、米面加工、建筑、铁木农具加工、短途运输、畜禽养殖等各种副业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1953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变化,副业生产多以集体面貌出现,农民家庭副业项目所剩无几(主要是养鸡)。特别是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各公社先后建立了农具修造厂、机械加工厂,大队成立农具修理组、米面加工厂、运输队(组)、缝纫组后(均为今乡镇企业前身),副业被纳入集体计划经济之列,由公社、大队、生产队统一组织、统一调配、统一使用劳力,社员劳动记工分,参加年终统一分配(有技术社员日工加1~2角补贴),社员个人出外搞副业(打猎、采药、铁木器加工、房屋修缮或其它修理)少有。
“文革”动乱中,农村副业除公社、大队所办企业外,所剩项目无几。社员利用农闲打猎、采药、纺织,统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加以批判。故,副业生产处于门路不广,财源滞息之际。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逐步落实和改革开放政策贯彻执行,副业(社队企业除外)再不以集体面貌出现,而同种植业一样,由农民自找门路、自主经营、自由出售,各种重点户、专业户应运而生,副业生产蒸蒸日上。据统计,1956年全县农村副业总收入为16万元,1966年副业总收入为18.7万元,比1956年仅增长16.9%;1976年以后,由于队办企业发展,副业总产值达到250万元;1981年,全县副业产值达1789.48万元(现行价,下同),占农业总产值13.78%。其中:生产大队办工业产值1269万元,生产队办工业产值240万元,其它副业生产收入495.48万元。
1982年以后,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劳动力得到大解放,以集体经营副业的形式逐步向家庭和农民个人扩展,一部分有专长农民开始养殖(猪、鸡、鸭、牛、羊、兔、貂、土元、蝎等)、种植(蔬菜、药材、果园、苗圃等)、产品加工(制酱、醋、豆腐、熟食品、编织)等副业生产,有少数农民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进入集镇,从事离土不离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和工业生产,办商店、工厂,搞土建、缝纫、理发、修理、运输等。是年,全县副业总产值达到2865.59万元,比1981年增长60.%。其中:大队办工业产值1677万元,生产队办工业产值673万元,社员家庭手工业115万元,其它副业产值400.59万元。
1983年,全县共有专业户、重点户7369户,并涌现出1527个科技示范户。是年,全县副业产值为3326.9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20.65%。其中:大队办工业产值2341万元,生产队办工业产值200万元,社员家庭经营的工业、手工业(商品部分)产值419.43万元,采集野生植物和捕猎366.50万元。
1984年,全县涌现出每人平均年收入在千元以上专业户2527户,占总农户9.4%,总收入882.02万元;科技户增加到2430户,经济联合体(780个农户联户)288个,总收入378.7万元。是年,全县副业产值1874.63万元(从本年起,大队和生产队办工业产值不再列入副业,详见《乡镇企业》部分),占农业总产值11.33%。其中:采集野生植物收入677.95万元,捕猎3.25万元,农户兼营工业产值1193.43万元。
1985~1989年,全县副业生产呈稳步发展形势。1989年产值达2661万元,比1958年增加39.1%。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