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陈仓区自然灾害抗灾
2011-10-16 17:25:1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第一节 测报
    气象测报
    1972年12月,筹建宝鸡县气象站(隶县农林局)。1973年10月,开始地面观测记录。1974年正式开展各项业务。从1975年起,全县分区域先后建起11个基层气象哨。1980年后,县气象站由市气象部门直接管理,因经费不足于1982年撤销基层气象哨。气象哨主要设备:有15×15米观测场地、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表、零厘米地温表、5~30厘米曲管地温表(一套)、韦尔达风向风速器、雨量筒。县气象站主要设备:有25×25米观测场地、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温度自记仪、湿度自记仪、气压自记仪、气压表、电接风仪、虹吸雨量计、日照计、冻土器、蒸发皿、雨量筒,CZ—80型定频传真收片机(一台)、甚高频对讲机(一台)。测报程序按国家气象局1980年颁发的《测站地面观测规范》执行。预报成果按照天气图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曲线图分析法、韵律法进行。县气象站每月、旬,定期发出书面长期天气预报,每期200份,发送农村公社、机关、厂矿、部队、学校等有关单位。县广播电视局每天向全县人民播出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病虫测报
    1960年,始建四级病虫测报网,即:县农技站设植保组、人民公社设病虫测报站、生产大队设病虫专业组、生产队设测报员。1971年,县设专业病虫测报站,并在川、原、山、丘按区域设立测报点11处,开展系统的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县病虫测报站每年初制定本年度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历(包括调查内容、调查时间等)印发各测报点,各测报点根据年度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历,按调查内容、项目、时间、要求进行专项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书面报告县病虫测报站。县站汇总后,根据气象变化、寄主特征、病虫发育期和发生量,作出判断,分为五个等级(轻度、中度偏轻、中度、中度偏重、大发生)向全县发出预报。预报分趋势预报、长期预报、短期预报。一般是年终预报来年病虫害可能发生的种类、地区、作物、程度;每季发出长期预报;病虫害发生前和发生期发出短期预报。
    地震测报
    1976年11月5日,成立宝鸡县地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84年6月26日撤销地震办公室,地震测报业务由县科委承担。
    1976年9月19日,成立宝鸡县地震观测站,通过土地电、磁偏角、地应力进行观测。是年底,全县设有20个地震观测点,社队设宏观哨919个,共1608名观测员。1979年,根据地质构造和裂带的分布情况,将地震观测点调整为8个;1984年调整为4个。县地震办、各观测点每月各自召开一次全体观测人员会议,进行汇商和资料分析,并作出本地区近期有无地震的判断。有震报震,无震报平安,同时报告上级。
    1980年6月初,杨家沟公社五一初等测报点,根据地磁偏角出现的异常,和单台红绿灯法,推断出在陇西旋扭构造带方向,未来十天左右将有4级地震发生,6月24日果然在陇县发生4.3级地震。测报点提出书面报告的邢厚唐受到上级表彰。
第二节 抗灾
    本县历因科学技术、物质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尚不能完全、主动地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出现、形成、发展及其原因和规律性,只是在生产活动、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
    防灾抗灾由来已久,三国魏明帝青龙元年(233)改建成国渠,唐建升原渠、高泉渠,明建通济渠、沈公渠、惠民渠,清建利民渠。
    民国十一年(1922),全县有34条渠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带领群众兴修水利,不断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以防干旱灾害,建设基本农田,不断增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以防雨涝灾害;治理河道,清除阻水、挑流工程,修筑河堤,以防洪水灾害;植树种草,改善植被,封山育林,保持水土,严禁盗、乱、滥伐林木,保持生态平衡,以防风雹、水旱灾害;实行科学种田,土壤消毒,药剂拌种,优化作物组合,扩大抗病虫作物品种种植,以防病虫灾害;加强监测,准确预报,及时传递信息,以防各种自然灾害。抗灾则是自然灾害出现后,人们采取某些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损失的一种手段。民国以前,科学技术落后,抗灾设施尚差,一旦出现自然灾害,人民群众只能采用烟叶水、草木灰、肥皂水等土法防治病虫害、用土炮驱打冰雹,在危害最为严重的干旱面前便束手无策。以遇年荒,广大灾民典当房田,卖儿卖女,沿门乞讨,背井离乡者甚多。民国十八年(1929),贾村容姓有十余户逃荒在外,至今尚无一人生还故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抗灾救灾工作贯彻依靠群众,依靠集体力量,生产自救为主,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的方针。虽屡遭灾害,但民情安稳。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