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宝
2011-10-16 17:14:08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李甲宝(1905—1985) 一名李华,贾村镇李家村人。秦腔名老艺人,工旦角。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李仓(艺名双来娃,旦角)、父李德海、弟李栋均以演戏为业。
李幼时家贫,10岁丧母,即和9岁的弟弟李栋去陇县莫家寨子,给一姓赵人家放牧牛羊。16岁开始学戏,先拜须生赵福宏为师,后又转投凤翔军阀党玉琨(绰号党拐子)戏班,受晏老三(临潼名艺人,工旦角)的精心指点。由于本人刻苦钻研,悉心琢磨及同父执们的耳濡目染,技艺日精。民国十七年(1928)随安正戏班进徽县唱堂会,以演《拾玉镯》而初露头角。民国二十二年(1933)马迹乡(今贾村镇)陵厚寺举行“刀山会”,李在会上因唱“挂筋戏”而名声大振。会后与表演上刀山的弟弟李栋一起,受邀进当时本县民团团长温世英戏班鸣盛社。嗣后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李在西府戏坛红极一时。建国后曾任西府秦腔剧目挖掘小组副组长,两次参加西府秦腔老艺人汇报团,赴西安汇报演出。1958年,被陕西省戏曲学校聘为艺术指导,1966年,因传统戏停演而回家,曾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
李做工细腻,善于把人物性格同自己的表演结合起来,给观众以深刻印象。其演戏,一招一式、一顾一盼,颇为传神。看他的戏,观众的情感往往不由自主地随其表演而喜而悲,而哀愁而忿怨,而紧张而舒坦。一次,戏班去凤翔演出,李主演《拾玉镯》里的孙玉姣,把一个脉脉含情的俊俏少女初恋时的羞怯、惊喜与慌乱刻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即刻轰动凤翔县城。唱腔上,李把西府传统的须生唱法糅和进旦角唱腔中,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苍劲有力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府地方风味。
李一生先后演过80多个剧目,其中以《安安送米》、《白玉楼》、《拾玉镯》、《搬石头》、《杀狗》、《春秋配》等最为著名。1985年病逝家中。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