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
|
|
2011-10-12 23:18:2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本县先民最早依山凿洞而居,后以茅屋草舍栖身,再往后才产生瓦房。 窑洞是山区、丘陵区居民在山坡向阳处建造的居室。修造方法有二:一在土质坚硬高崖下部先凿窑洞,再打围墙,组成院落;一在平地掘土成坑后再打窑洞,四周以崖作墙,选一方挖洞安门通外,俗称“天井院子”。另有富豪之家为藏身防匪,在窑洞顶部挖一小窑洞。曰之“高窑”。明清以后,山区、丘陵区土窑和房屋混合院落已经出现,今山丘地居窑洞者极为少见。 房屋有厦房、鞍间之分。鞍间俗称“大房”,用料多,结构较繁。厦房分两根梁和三根梁,后者称腰檩厦子。房墙底部砌砖、屋脊用砖构筑者,俗称“穿靴戴帽”。富家还讲究用砖雕图案包砌两边墙头。有官职或有学衔人家在屋顶筑透花脊,两端各竖张口鸡。用钱捐官者,只筑扎花脊,两端各竖闭口鸡。一般人家在山墙上部扣“一贯钱”,屋脊用瓦砌成一条岭。屋内一般为一明两暗,中为客厅,两边为卧室(俗称“厢房”),有少数一明一暗。门扇讲究棋盘式样,上坎多镶有“耕读传家”、“维勤业广”、“勤俭持家”等匾额;窗为24或36格方窗框,上糊五彩窗花。厢房内,顶部多用木板棚制,上部可存放粮食和农具。靠窗盘一火炕。今川塬农村已用电褥子取暖,但多数人仍喜爱火炕。1980年后,茅屋草舍绝迹,窑洞亦多废弃,山区住宅已改建为土木或砖土木结构的房屋。川塬及部分丘陵区农民,兴建砖木混合结构的二层楼房已很普遍。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