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图书馆于1909年9月建馆,是我国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目前,图书馆拥有一所总馆,少年儿童分馆、陕西省艺术学校分馆两所分馆,以及10多个流动服务点。总馆馆藏图书310多万册,设置阅览座位1800个,是陕西省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2001年9月30日,陕西省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位于长安北路与南二环路交汇处,占地2.03公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楼12层,裙楼6层,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
陕西省图书馆于1909年9月建馆,是我国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目前,图书馆拥有一所总馆,少年儿童分馆、陕西省艺术学校分馆两所分馆,以及10多个流动服务点。总馆馆藏图书310多万册,设置阅览座位1800个,是陕西省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2001年9月30日,陕西省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位于长安北路与南二环路交汇处,占地2.03公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楼12层,裙楼6层,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 陕西省图书馆作为全省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是陕西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全省图书馆业务工作与图书馆学研究协调协作中心、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辅导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分中心、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 目前,陕西省图书馆拥有一所总馆、少年儿童分馆和省艺术学校分馆两所分馆。总馆设各类借阅区和阅览室16个,一年365日天天开放,每天连续开放12小时。同时,陕西省图书馆拥有报告厅、多功能厅、展览厅、多媒体教室、读者餐厅等设施,面向读者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展览、影视与音乐欣赏、教育培训与生活服务;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设施设备资源,开展全方位的高层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信息数字化加工制作服务。
截至2008年底,陕西省图书馆设有15个部门,在职职工18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6人,馆藏文献量累计达315万册(件)。其中,藏量与品位居全国之首的宋元刻本《碛砂藏》、明代孤本《襄阳郡志》、元代建阳刻本《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明万历刻本《海刚峰集》、清雍正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等属国内稀见的珍本。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图书馆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进行业务管理与服务,为读者高效利用图书馆和图书的防盗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为了实现数字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全民共享,创造良好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陕西分馆于2009年9月16日正式成立。双方共同投入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推动数图分馆合作项目的进行和持续发展。 1996年5月1日,陕西省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工程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陕西省图书馆新馆动工兴建。新馆工程是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设计,省建八公司施工的我省"九五"重点工程之一,在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艰苦努力下,工程已于2000年11月竣工,2001年元月开始由省建质检站组织工程验收。 历史沿革 陕西省图书馆位于西安市市中心的西大街146号,创建于1909年9月(清宣统元年八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最初名为陕西图书馆,附设于西安梁府街(今青年路)的学务公所内。1915年迁至当时的闹市区——南院门。1927年更名为陕西省立中山图书馆。1931年7月更名为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1937年4月更名为陕西省立西京图书馆。1949年5月西安解放,又更名为陕甘宁边区西安图书馆。1950年4月更名为陕西省西安人民图书馆。1953年7月2日定名为陕西省图书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省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获得了新的发展。目前,在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占地2.03公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设施的陕西省图书馆新馆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
陕西省图书馆新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在城市主干道长安路和南二环路交汇的立交桥西北部。是陕西省文化体育科技中心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馆占地2.03公顷,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500万册,可设各类阅览座位2500个。主楼11层,裙楼5层,地下1层,整个建筑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置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电子阅览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