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丧葬习俗
2010-4-9 13:44:01 来源:洋县热线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解放前,年过花甲的老人,早备寿衣、枋子,请“风水”先生择墓地,雇工匠修墓堂。男性寿衣多为长袍、短褂;女性用袄、裙、衾。枋料多为柏、楸、榆木制作。墓堂以砖石砌成。老人病危,按“男有家门,女有娘家”陈规,先报病情,家族或娘室人来临床查询情况。初丧,整容、穿寿衣,掩面移尸中堂,称“小殓”。设祭桌,置灵牌,搭黑纱,点油灯一盏,供饭菜3碗,祭酒1壶;祭桌下方置焚纸盆,称“孝盆”。子孙穿白戴孝,焚香烧纸,跪灵前哭嚎,称“烧倒头纸”;接着,给家族或娘室报丧,逐户登门叩头,告知老人去世时间。当夜,丧主全家跪在大门之外烧“黄昏纸”。次日,即清僧、道或居士设坛诵经,超度“亡灵”。家族或娘室来人“望丧”,丧主跪诉丧葬筹办情况,如族(室、人认为不足,则按嘱办妥。此后,孝子、孝女守灵,彻夜不眠,俗称“守丧”。三至五天为‘‘大殓’’之日,丧主张纸钱,挂长幡,以淡酒薄席款待亲友;富豪人家还大摆纸人、纸马、纸轿、纸井,散“海孝”,设盛宴,并请文人学士在灵前“行礼”加祭,大做“道场”,礼毕入殓(俗称腾棺)。发丧前,按阴阳先生所择时辰起灵,长子头顶“孝盆”前行,其他子女、亲属在棺后送丧,沿途撤纸钱,遇十字路口即摔“孝盆”。发丧之后,丧主家中堂搭红;棺柩抬到墓地,由阴阳先生做作一番,“下圹”入穴,拥土成墓。葬后3日,丧主培墓土,称“圆墓”。从死者去世之日计,每7天一祭,称“头七、三七……”,四十九天为“尽七”。逢“七”之日,子女皆到墓前焚香纸凭吊。属父母之丧,守服3年,又分为“百日”、“头周年”、“二周年”……。其间,男不剃发,女不修面,士不应试,官不莅位。服满“送灵”,卸孝“换服”。
解放初期,丧俗未改。1953年后,移风易俗,丧事逐渐从简,国家干部、职工死后,一般举行吊唁仪式,机关单位送挽联、花圈,开追悼会后土葬。1981年,本县建起殡葬管理所,在平坝乡村推行火葬,旧的丧俗受到抨击,丧事简办和火葬已逐渐为城镇干部群众所接受。近几年,部分乡村旧丧俗又有出现,有的人操办丧事摆阔气,图排场,铺张浪费,甚至还请僧道念经、做道场。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