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生卒年不详。在唐肃宗李亨时(756-761年)任宰相。杨绾少年失父,家里很穷,对母亲非常孝顺。他性情沉静,常常独处一室,发愤读书。不好立名,有所论著,也从不向人炫耀。考中进士,补太子正字,玄宗亲自主持殿试,又加试诗、赋各一篇,杨绾都取得了第一名,于是擢升为右拾遗。杨绾曾官至宰相,是唐朝中期的一位名臣。
唐肃宗时,他升至中书舍人,按照惯例,他因为年龄大而被尊为舍人中的“阁老”,而且中书省的办公官署及官员俸禄等款项,他可以分得五分之四。但杨绾却认为同一个品级的官员应该享受同样的待遇,不应再以年龄排出等级,这样不利于年轻的人发挥才干,就会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他便把办公官署及其他俸禄平均分给所有的中书舍人,以示公允。这样使中书省的所有人对他极为尊重,大家齐心协力,效率明显高于其他部门,而且杨绾的为人也受到朝廷上下一致赞誉。
到了唐代宗年间,杨绾又因政绩突出升至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或人事部的副部长,专门负责考核官吏,以决定是提升还是降低官职,实权很大。但杨绾却从不居官自傲,而是公平考选所有官员,精选能人干才,受到众人称赞。杨绾为相期间曾举荐大书法家颜真卿为刑部尚书,人们都说颜真卿“学问好,行得正,有气节,是个杰出的人才。”
当时,元载掌握朝廷大权,满朝文武官员都去迎合巴结他,惟独杨绾不畏权贵,也不怕孤立受到排挤,从来不去私访拜会元载。而元载对他也存有戒心,虽然表面很敬重他,实际在心里对他极为疏远。后来找了个机会,将杨绾明升暗降,让他做了国子监祭酒,这是个没什么实权的官职,相当于中央大学的校长。但社会舆论却更加倾向于杨绾。等到元载因为犯罪被诛杀后,杨绾又被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宰相之一。诏令公布之日,朝野上下一片庆贺之声。
杨绾平素以德行著称,质性贞廉,车服简朴,长期担任要职,没有置下一处像样的房产。当时朝廷曾评论他说:“清风存于朝中,俭德行于海内。”又说:“做官有清俭之节,居家无匹帛之余。”杨绾素来俭朴,品德高尚,所用车马的装饰也极为简单。出任宰相没有几天的时间,朝廷中俭朴的风气就形成了,这主要是杨绾的威信和俭朴美名所致。有个御史中丞名叫崔宽,是当时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弟弟,家中有万贯财产,平时吃穿用行极为豪华奢侈。而且他还在皇城南边修了一栋别墅,别墅里亭台楼阁,建筑精美华丽,在当时堪称天下第一。在杨绾上任这天,崔宽就默不作声地叫人把别墅拆掉了。
中书令郭子仪听说杨绾拜了宰相,也将自己家里的乐伎,裁减了五分之四。须知郭子仪军功甚大,曾经立下了收复两个京师的大功劳,并封为汾阳王,威势权力可称震惊当世,然而对一个崇尚廉洁俭朴的宰相,却是如此的敬畏。还有个京兆尹黎斡,在当时很受皇上宠信,每次出门都要带一支很壮观的随行队伍,光马夫驭手就达一百人。杨绾拜相的诏书下达后,黎斡也马上减少了随从人员,总共只剩下十多人,可见杨绾的影响何等巨大。其他官员因为杨绾拜相而自觉节俭的不计其数,杨绾拜相本身好像就又下了一道倡导节俭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