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远古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龙王积累了许多宝石,堆成一座珠宝山,闪闪发光。这一起了太阳神的妃子白玉凤星的嫉恨,他命土地神用黄沙填没了大海。龙王走时带走了一些贵重宝物,而那座珠宝山却遗弃在那里。
黄河闹大水时,舜为了拯救一方生灵,派禹前往治理洪水,他用铁铣疏通了堆积在那里的泥沙,又挖了许多小河沟,把河水引入低洼处。禹的女儿叫璪,十分聪明,十三岁就告别了妈妈,帮爸爸去治理河水。她沿着禹疏通了的河道走啊,走啊,不知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走到了沧州一带。因为天黑看不清路,脚下一滑,摔倒在河堤上。她手猛劲的向河堤的泥土里插去,才没有掉下去。可当她把手抽出来时,一束亮光从小洞里射了出来。她一看原来是许多宝石,就顺手抓了一块红颜色的宝石,那宝石把漆黑的夜照的光亮无比。
土地神见璪拿到了宝石,就对璪说,这宝石只能夜晚玩,白天必须埋在泥沙里,如果被白玉凤星知道,一定会找麻烦。璪懂事的点点头。土地神走后,璪借着宝石的光,一步一拐的爬上了河堤,在一块草地上躺了下来。这时的她又累又饿,心想,如果宝石能吃那该有多好呀。她想着想着,就情不自禁的把宝石放在嘴里。谁知,宝石一到嘴里,立刻散发出一股清香,还流出了甜丝丝的汁子。璪咽了几口,立刻就觉得不饿了。
璪遵照土地神的嘱托,用土埋好了洞口,将她喜爱的那颗宝石埋在了河堤上,做了记号,找父亲去了。
璪不知走了多少天,终于找到了父亲。禹疏通完最后一道河,和女儿一道往回走。璪告诉了父亲遇宝石的事,禹高兴的对女儿说,咱们快把宝石找出来,好帮助灾民度饥荒。父女俩来到埋宝石的河堤上,只见那里有一棵大树,,树上挂满了果子,那果子晶莹透亮,红红的,和宝石一模一样。璪摘了一颗放在嘴里一尝,又甜又脆,比她含宝石的滋味强多了。原来那宝石受了璪的津液的润含,灵气猛地强盛起来,它长成一棵大树,树上结出了象自己一模一样的果子,以此表达对璪的敬佩之情。
父女二人吃了几颗树上的果子,立马不渴、不饿、不累了。他们高兴极了,赶忙把树上的果子摘下来,分给饥民们。可饥民太多了,一棵树上的果子怎么购分呢?大家企求她能多种些这样的树。
璪很愿意帮助饥民们,就让父亲先回家,她留下来夜夜种树。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几年,那一带就长满了用宝石做种子长出来的果树,每棵树上结满了宝石样的果子。因为树是璪种出来的,大家就起名叫它璪树,为了与璪的名字相区别,人们创造了一个“枣”字,既有“木”字说明枣树是木质植物,还映着一个“巾”字,说明是一个巾帼能人种的,人们嫌写一遍不能表达对璪的敬意,于是连写两遍,这就是繁体“枣”字的来历。
璪见人们以她的名字给果树命了名,又见成千上万饥民在开垦种地,于是一刻不停的栽,一心想把枣树栽满神州大地。这事终于感动了土地神,土地神就把手伸到土地下面,日夜不停的移动宝石,一直一道黄河下游。土地神的手伸到哪里,哪里就长枣树。直到现在,枣树仍不用种子反之,根伸到哪里,哪里就长出枣树。
璪被人们尊为枣祖,因为她是在夜间栽种的,所以每年八月十五月亮升起的时候,人们都要摘上一盘红彤彤的小枣,供在天地底下的供桌上,以示对璪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