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斗鼓历史悠久,由于只在黄河沿岸流传,多年来濒于失传。在宜川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大禹在凿壶口,劈孟门的时候,在黄河两岸查看水情,途经宜川乡阁楼乡衣锦村时,曾在一周姓人家借宿,周家有个漂亮的女儿,喜欢上了以天下苍生为已任的大禹,村里人就为他们办了喜事。结婚后才三天,大禹就告别了新娘子又开始了劈山凿石的伟大事业。在多年治水过程中,他曾经三过家门而没有回家。后来,涂山氏十分想念自己的丈夫,就去壶口看望,可是她看到的是大禹变成了一只大熊在开山,她以为大禹补被熊吃了,就化做了大山躺在壶口瀑布的西岸守望大禹几千年,今人称作秀女峰。村里人们感念大禹的恩德,也为大禹是自己的亲戚而自豪,故而当地人尊称大禹为祖老姑父,就在村里给大禹修了庙,塑了像,按宜川的风俗称为“姑父庙”。也给他的妻子涂山氏修建了一座小庙,称为“姑姑庙”。到了后世,每逢天旱,村里人就把“姑父庙”和“姑姑庙”的神像抬到一起。他们两人一见面,黄河龙王就会排云布雨,直到如今还灵验得很。
有一种传说,大禹在治理黄河时,黄河里有一条蛟龙兴风作浪,大禹怀抱济世拯物之心,奋力擒拿它。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们纷纷干来,在黄河岸边的龙王辿摆起了鼓阵,成千面锣鼓争抢着涌向瀑布,他们用气势冲天的鼓声来压住黄河的怒吼声,以此来震住黄河的蛟龙,为禹王爷击鼓助威,所以形成了斗鼓。当大禹将蛟龙压在壶口的十里龙槽中之后,人们擂鼓庆祝胜利。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从此以后,斗鼓就成为壶口民间庆祝成功喜悦的一种形式,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它反映了陕北人民、依锦人民对大禹丰功伟绩的眷恋之情,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治水灭患、造福于民的大禹的深切怀念。但是这个故事在千载悠悠的传承中,有了新的变异,壶口斗鼓的精神内涵恰恰与大禹治水的不屈气概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