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来之说不可全信
2009-8-24 14:19:28 来源:新浪博客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对于“舶来品”,过去中国人总是冠以“洋”,如称石油为“洋油”,市布为“洋布”,火柴为“洋火”,蜡烛为“洋蜡”,西红柿为“洋柿子”,等等。就连人亦是如此,凡外国人,统称为“洋人”,八国联军侵华,称“西洋鬼子”,日本侵华,称“东洋鬼子”。总之,非华夏原产原著者,即为“洋”也。那么洋芋是否同类?《辞海》(1970版)说:“马铃薯…原产南美洲”,言下之意,马铃薯的始祖在南美洲,然后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还有一些教科书上亦有类似之说。众所周知,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南美洲是十五世纪末时的事,大约在公元1498年。而那时,中国对欧洲尚且未可全知,更不知有南美洲和澳洲。所以,如果说洋芋是从那里“舶来”,亦当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然而,早在公元八世纪唐朝诗人杜甫在《杜工部草堂诗笺·发秦州》一诗中即有“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的诗句。“薯蓣”一词,1979年出版的《辞源》解释说“薯蓣,俗称山药…有家种与野生之别,家种者可供食用,野生者入药,产河南。旧怀庆府最著名,称怀山药。”中医处方中所见“怀山药”即此。而可供食用之家种者,从无“怀山药”之称。《辞源》同样引用杜甫诗作佐证。卑人陋识寡闻,自然不敢犟嘴。但可以断定,大部分品种是中国土著,之所以称“洋芋”,是清末和民国年间“洋货”之说的传染,此前一些地方呼为“羊芋”(如1905年成稿的《定边县乡土志》等),后来称为“洋芋”。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