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民歌,又称“酸曲”,为劳动者自编自唱的歌曲。多为唱者即兴编出,在传唱中,不断加工而成.安塞民歌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泥土气息,演唱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旋律高亢而优美。因为歌曲多为即兴创作,紧密联系生活,所以通俗易懂,久唱不衰。
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安塞人,祖祖辈辈和黄土打交道,在劳动的山峁、沟洼中放开思绪的骏马,一任感情之骋驰,海阔天空地自编自唱。安塞民歌来源于山野茅舍,是当地劳动者自我表现的歌曲。当牲灵脖下的铃铛有节奏地响在蜿蜒的山间小路上,赶路人思念家乡翘首以待的妻子儿女时,便唱出:“西北风刮的冷森森,什么人留下个出门人?”多少哀怨,多少凄凉!山峁上拦羊的小伙子,看见心爱的姑娘,便唱:“我在山峁你在沟,探不上拉话招一招手!”“我在垴畔你在院,探不上亲口笑一面。”山梁之巅,扶犁汉子即景生情,唱道:“拦羊的嗓子回牛的声,我唱的信天游不好听”、“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比男人地位更低下,命运更悲惨,所受的痛苦也更大。她们通过民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不合理婚姻的反抗,这在安塞民歌中作为重要的一部分,一直流传不息。如“蛤蟆口灶火烧干柴,越烧越热离不开”、“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睡觉还想你”、“抱住亲人亲了个嘴,肚子里的疙瘩化成水”等等。
由于安塞民歌多为演唱者即兴创作,题材广泛,通俗易懂,富有情趣。不受时间、地点、男女老幼的限制,所以世代相传,久唱不衰。
安塞民歌,从内容和调式上可区分为信天游、劳动号子、小调、歌舞曲、风俗歌曲和宗教歌曲6类。尤以信天游和小调见长,且流传广泛。
一、信天游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爬山调”、“山曲儿”。其内容丰富,形式众多,大多讲究上下两句联贯,对称。上句起兴、创造氛围,点明环境,下句叙事,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意思。每句一般以七言为多,也有六言、八言、九言、十言、十一言、十二言等,基本节奏均有二二三。
信天游固定的内容不多,表达形式有“写虚”和“写实”两种,写虚即为无固定的人和事,情节均为泛指。如《人人都说咱俩有》等。写实多为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有名有姓。如《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