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过之后,这个王家夫妇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但总感到店里在闹鬼;出门看到邻居,总觉得人家的眼神与往常不一样了,所以老怀疑自己的事情办得不干净,是不是别人发现什么了。这样,这个店就没有办法再开下去了。于是,他们打算换个环境,就将店盘给一个姓孟的夫妇,带上值钱的东西跑到西安做其它生意了。那个下磨不值钱,也很重,就留下了。
数年以后,逢西北大旱,三原县河里的水少了。几个在河里游泳的小孩发现了捆着磨子的尸骨,立即回去告知了父母。大人下去一看,确是一个磨盘栓着两个人,铁丝虽锈,但仍未断,显然是谋杀,于是就报了官。
三原县在古时候,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当时的三原县令也是一个很有才干、很体贴民心的官,听到报案后,即到现场侦查。侦查结果与百姓所说的无异,随即将磨盘与尸体打捞上来带回县衙,尸体掩埋了,磨盘留下了。过去为官,是民不告,官不究。但此案在当时轰动县城,影响很大,不究也不行了。
如何破此案,县令伤透了脑筋,此案简直无从下手:过了好几年,尸体已面目皆非,从尸体上得不到任何信息;尸体位于河中心,必然是用船沉下去的,但来往行船很多,查船无从下手;磨虽见实物,是唯一的突破口,但磨有可能是三原县城附近的,也有可能是从更远的地方由船带过来的,到哪里能找到那个下磨呢!如果大张旗鼓地去查那个下磨,作案者极有可能把那个下磨深深地埋入地下,那此案就不会有出头之日了。县令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别人难以想到的良策。
某日,在三原县内各乡各村、大街小巷出现县衙布告,大意说:“三原县为解决县城南北交通不便问题,准备在县城修漫水石桥,又为使该桥具有特色,千古留芳,选用废旧磨盘为建桥石材。上磨有孔,行走不便,只选下磨,凡家中有废旧石磨送县衙者有赏,每磨XX文。特此告之”。此告一出,群民大悦,有旧磨者纷纷送磨到县衙,人抬的、车推的都有。数日,在县衙院内,磨盘已堆积如山。
县令令手下,凡送磨盘者,登记其姓名与住址,量磨盘尺寸入账。如果尺寸与那个上磨相同者,即秘拿入内房对纹齿。果然,有一天,有个姓孟的送来一个下磨与那个上磨大小相同,校对纹齿吻合。当差的即报县令,县令当即命令将其收监。
县令亲自审问这个姓孟的,问此磨的上磨在何处。孟氏说,这个磨原本不是他的,是原店铺姓王的老板留下的,此人已不知去向。尽管如此,有了这个线索,没有费多大的周折,就找到了在西安的王老板,将这起疑难案破了。
此案破了之后,为告慰乡亲,县令亲自监督修了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观——磨盘桥。
此桥是真的,此事从逻辑上看也是真的,至于何朝何代并不重要。
这个县令的高明之处实在叫人称绝!独到的智慧,破了独到的案,修了独到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