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观世音得名由来
2009-7-23 11:45:01 来源:凤县旅游网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我们在寺院中常见到很多种不同含义的菩萨,那么“菩萨”是什么意思呢?解释为俗语,其实就是:自觉、觉他的人。
观音菩萨也称为:观自在、观世音、光世音菩萨等。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人称大悲菩萨。为普济众生,观音可以示现三十三身。观音作为菩萨本无性别,但是在南北朝时,为更好的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妇女供奉,开始有了女身菩萨。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有净(滴)水观音、千手千眼观音、海岛观音。
传说她是元始天尊的弟子慈航道人转世。在普陀洛伽山宣扬佛法,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惠泽三界众生,包括恶人与恶鬼。所以称为大悲菩萨。传说观世音经常为俗界众生送子,故又称为送子观音。观世普在俗世中的香火最盛,世人求其保佑平安、人丁兴旺!布于丁位供奉。
观世音菩萨的得名由来,诸经有三种记载:
一、由宿世悲愿得名。《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二、以修四自利得名。《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三、由证果利他得名。《法华经•普门品》谓释边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话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唐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卷三曰:“(阿缚卢积低温伐罗),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言,即阿缚卢枳低,译‘观’,伊湿伐罗,译曰‘自在’。旧译为光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后世学者通过比照经义或考证原典,一般认为旧译不谬;尤其从佛法角度而论,二译相辅相成,体现了菩萨“悲智双运”的境界:
一、从侧重有别论:观世音,是说世间众生遭遇灾难不祥,若一心称念菩名号,菩萨观照无遗,即时寻声赴感,使之高苦得乐,此从“悲”立名。观自在,是说菩萨因地修行,用般若妙观智,由耳根一门深入,反闻自性,不被外界声境所转,故尔观听圆明,得大自在,此从“智”立名。
二、从圆融一体论:观世音,是以能观之智,观照世间一切音声.不起妄识、妄闻,反闻自性,而入正定,此具“智”义。观自在,正是因观知众生苦难,以大神通,随机往救,自在无碍,此具“悲”义。
具体地说,“观”是主体的妙智,始终如一;“世音”是客体的境界,有着前后的不同。就其因中自利,“世音”可指菩萨所具的“闻性”;就其果上利他,“世音”特指所闻一切众生的称念祈求之音。合而论之,每一名号同时兼具了悲智、因果的双重义蕴。这正符合了菩萨道的基本原则;修自利之功德,是为着圆成利他的事业;做利他的事业,是为着庄严自利之功德。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