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臊子面又叫“蛟汤面”,它的特点是只吃面不喝汤。把面倒在锅里,吃第二碗面又将原来的汤舀在碗里。说起这种风俗习惯还有一段生动的故事。
西周的时候,周文王和他的祖先就在岐山定居。那时,还是部族,他们出外打猎,当他们行至渭河畔时,只见一条大蛟龙从水里腾空而起,张牙舞爪,遮天蔽日。这只蛟龙经常在空中兴妖作怪,残害庶民。有时,在空中卷起阵阵狂风,遍地飞沙走石,吹得墙倒房塌,吹得牛羊杳无踪影。有时掀起漫天乌云,大雨倾盆,河水泛滥,村舍淹没。万恶的蛟龙,夺去了许多人的性命。周文王和他的部族早对这条吃人的大蛟龙恨之入骨。今天见它又出来兴妖作怪,不禁怒起心头,一个个剑拔弩张。这只大蛟龙在空中翻滚了三圈,张开盆一样的大口,又要行妖。说时迟那时快,周文王命令手下人一齐弯弓射箭,霎时间空中响起了箭鸣声。大蛟的两眼被射瞎,咽喉被斩断,挣扎了一会,从空中跌落下来。周文王走近一看,只见这条大蛟龙足有五丈多长,一千多斤重。大家高兴地围着蛟龙唱了起来:“蛟龙作恶兮,伤害庶民,渭水泛滥兮,不得安宁。文王积德兮,为民除害;普天同庆兮,其乐无穷。”
据说,蛟龙的肉味道鲜美,人们吃了它的肉,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周文王命部下把蛟龙抬了回去,剁成很小的肉块,做成臊子,放在几十口大锅里,调成汤。所有的人都将面条捞在碗里,周文王亲自掌勺舀汤,大家吃完面后,又将汤倒回锅里。这样,一万多人都尝到了蛟龙肉。从此,周部落在岐山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直到解放以后,周公庙内还保存着一口很大很大的饭锅,据说,这是当时吃臊子面遗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