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始社会,纺织技术未发明以前,人们以动物毛皮遮体御寒。商周时期,服装为右衽、窄袖,长至脚踝,腰间束带,男子有冠饰、腰饰,女子有颈饰、腕饰,饰物材料有玉、金、玛瑙、青铜、海贝等。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穿窄袖长袍,腰系带,足穿鞋;士兵着胡服,一般为短衣、长袖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后亦流行于民间;还有一种不同于上衣下裳,而是上下连在一起被称作“深衣”的服装,不论贵贱男女,均可穿着。
秦汉时期,服装大致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战国时深衣的延续,男女均可穿,一般通身紧窄,下摆呈喇叭状,其中女的曲裾长可曳地,行不露足。直裾初期不能作为礼服,因裤子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容易使裤子外露,至东汉以后经不断改进才逐渐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有汉族服式,也有胡服。汉族男子主要穿衫和袍襦。衫不需使袪,袖口宽敞,上自贵族,下至黎庶百姓,均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时尚。穿袍襦者,下裳多穿裤裙。女子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褶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
隋唐五代时期,服装丰富多样,官有官服,民有民衣,总体上男子为长袍广袖,女子大多为襦、半臂、披帛、衫、袄、长裙等。宋、元、明时期,男子多穿大袖衫,其特点为斜大襟、大袖,袖长过手,衣长至脚面,穿时腰系丝绦。女子元代穿对襟上衣、背心,以及独幅无裥的夹裙;明代下裳亦多穿裙,穿裤的较少。
清代,平民男子脑后蓄发长辫,多数不戴帽;女子未婚者满发单辫或髽髻,婚后结为饼型,俗称“泡泡”。男女衣着都肥大,上衣均为右衽开口,自结纽扣,扣数订单不订双。年长者一般衣身较长,有的甚至过膝。裤子多为大裆,腰宽松,且另接。女子上衣和裤子镶边道作为装饰。男袜为土布自制,形似靴子,鞋为手工针纳厚底硬帮。男女长者多束裤口,系腰带。富家男子有长袍马褂和红疙瘩六瓣帽瓢。闺秀“三寸金莲”木底鞋,穿绣花长裙。首饰一般为男戒指,女镯子。服色冬季以黑、蓝为主,夏季以灰、白为主。男女老少四季均内穿花裹肚,用料多为土布或自产丝绸,后杂以直贡呢、花丝葛,富家女子皆绣花、镶边。
民国初年,男多剃光头,少数留短发,下垂脑后,与发际齐。女未婚者多为剪发头,婚后挽髻上头。20世纪20年代,青壮年男子留分头、背头、小圆头、平头的渐多。农民头戴毡帽或扎白毛巾,衣裤与清代大同小异,年长者多用白、蓝布带缠腰间,旱烟袋别入后领口或插入腰带内。女穿连襟袄、长筒裤,年轻人喜红袄绿裤,年长者头戴平顶绒质黑帽或黑帕子,称作“帕帕头上盖”。男女皆穿平底圆口鞋。知识分子男穿中山装,戴礼帽;女穿旗袍,围围巾。商人穿长袍马褂,戴帽瓢。仕客职员穿大衫,戴礼帽。幼儿穿虎头鞋,戴虎头帽,颈戴项圈,多数下饰“长命锁”。30年代,服装盛行宽、大、短,以后又兴窄、细、长。同时,西装、中山装、旗袍、罗裙逐渐增多。中学生、职员多穿中山装,少数政界人士则西装、革履、金边镜、文明杖。军政富商眷属则短衫、罗裙,短袖旗袍、长筒丝袜,绣花缎鞋或高跟皮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襟袄、八角帽、方口带鞋悄然兴起,干部、学生普遍着中山装、列宁服、青年装。男女都穿苏联大花布。“文化大革命”期间,着装千人一面,青年男女视穿黄军装、戴黄军帽、背黄背包为时尚。20世纪80年代,城市和农村衣着样式差异已不明显,男子普遍穿西服,女子普遍穿裙装,但服装样式变化较快,裙装有长裙、连衣裙、西服裙、筒裙、短裙等,裤装有喇叭裤、筒裤、牛仔裤、健美裤等,上衣有军干服、西服、运动服、蝙蝠衫、老板服、羽绒服等,帽子有军帽、工人帽、风雪帽、太阳帽、无沿毛线帽等,鞋有黄胶鞋、运动鞋、板鞋、拖鞋、凉鞋、四季鞋、皮鞋等。有一段时间,呢子大衣、风衣颇为流行。90年代,有些部门如公安、法院、检察、税务、邮政、工商、防疫等,都配发了行业服装,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制作有校服。至2002年底,男子夏季上衣穿衬衫、短袖、体恤衫,裤子有西服裤、休闲裤、短裤,鞋有凉鞋、四季鞋、布鞋、皮鞋等;冬季穿羽绒服、夹克衫、皮衣等,内穿毛衣、衬衣、保暖衣等;春秋季穿西服、夹克衫等。女子夏季穿衣百花齐放,上衣有衬衣、背心、胸衣,时髦女子还有露肩装、露背装、露脐装等,裙子有连衣裙、筒裙、长裙、短裙、超短裙等,袜子有短袜、长筒袜、连裤袜等;春秋穿西服、夹克衫,以及样式繁多的时装;冬季外穿羽绒服、大衣、短大衣等,内套毛衣、保暖衣等,鞋有棉皮鞋、皮靴等。品牌服装亦较为流行,如雅戈尔、柒牌、七匹狼、红豆、杉杉、法派、久姿等。中青年女子戴项链、耳环、戒指,亦流行烫发、染发、美容。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