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人见面打招呼,爱拱手说“恭喜发财,恭喜发财”。因为财运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民间很看重此事,时时处处惦念着发财,也时时处处提防着破财。
春节期间,各家各户要祭典财神,民间有串胡同謇财神画像的。财神画像忌讳买卖,要说“送"、“请"。串胡同的,带着许多财神画像,挨门喊:“送财神爷来了。"一般人家,都赶紧出到门口回话:“好好,我们家请一张。”如不想买的,也不能说“不要”,更不能撵送财神的,只说“已经有了",否则,财神爷会怪罪的,假如财神真的不来了,这家就要破财的。
碾场、做饭时,忌讳说出“少”、“没"、“光"、“不够”、“烂"、“完了”等等不吉利的字眼。以为说了这些字,粮食就会真的缺少、没有了。这也是一种担心破财的禁忌心理反应。如果问“饭还有吧",没有的话,要回答“满了",不能直说“没了"。饺子烂在锅里了,也不能说“烂了”,要说“挣了”,挣是“赚钱"的意思。尤其是过年过节,计较得更厉害。包饺子时连数数都犯忌讳,“因为数数本身就包括了怕少”的意思。还认为,饺子包好了越数越少,所以忌讳数数。“发家”的意思。所以有此忌讳。
总之,这一类有关财运衰败的语言禁忌很多,都是为了避防破财倒运的。说明社会中人对于谋求生计的艰难有着深切的体会。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使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神灵的护佑,特别是财神,他们绝对不敢得罪。因为他们不愿经受贫困的折磨,不愿让生活的财路断绝。正因为如此.这一类语言禁忌还有一个特点,即不仅仅停留在避开不吉的词语不说这一点上,而且还要改凶为吉,力求通过语言上的变通、调整而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一个最为吉祥的理想效果。 .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