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渭南市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元宵节的灯事

2015-4-25 22:01:48   来源:渭南市政府网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俗称“灯节”、“元宵节”。它是继大年三十和初一之后第二次年俗高潮,亦是年节的大结局。

  元宵节起源

  关于元宵节形成之源,诸说纷云。史书上有说始于唐,也有说传于汉。亦有人认为源自道教,因正月十五灯节亦即道教之“上元节”。还有一说,认

  为灯节最早起源于对于火的崇拜。原始人发现了火之后,认为神秘的火能驱走一切妖魔鬼怪。相沿成习,便形成了“傩”这种持火驱鬼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元宵夜张灯的灯俗。

  至于灯节起源的民间传说,更是五花八门。最具代表性的是说起源于汉武帝。传说武帝朝年节宫女们思念父母,但无法出得皇宫,东方朔便设计成全她们。他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焚长安城,宫内一片恐慌。后又向武帝献计,十五夜宫里人一律出宫避灾,满长安城尽挂红灯,好似大火一般,以骗火神。武帝允诺,宫女们便趁机出宫与家人相会。从此,十五放灯,便成定例。

  闹社火

  元宵节的祭祀活动,仪同大年三十和初一。正月十五一大早便鸣放鞭炮,向祖先献祭,接着祀奉家宅六神。有的人家还摆设各种蒸食祭神献祖。给祖先献“枣山馍”,给土地爷献“狗娃馍”,给财神爷献“刺猬馍”,给井王爷献“蛤蟆馍”,给面瓮献“猫儿馍”,给水瓮献“鱼儿馍”。有的县还有黄昏时向祖坟“送灯”的习俗。

  元宵节是各种社火的大展示,亦是春节此项活动的高潮。东府各县白日的社火主要有:高跷、芯子、花鼓、秧歌、腰鼓、花棍、车故事、马故事、跑骡车等。渭北的骡车,十分别致。车梢里的三匹骡子和辕骡,都扎着背旗,挂着红串铃。车左、右、后三面用彩布幔围,前面开口,如同一小型舞台。车前布置一车轮子装的转芯子,上装五六个身装戏装的小娃,不停地转动。车后部为武场面若干人。鼓锣齐鸣,芯子转转,骡车疾驰,煞是有趣。一般打社火都有社火头,也就是指挥,这些人头上插根鸡毛,或插把苇子毛,脸上涂着油彩,脖上挂着串铃,形象奇奇怪怪,和古代驱鬼活动中的角色绝摹似相。

  社火队少不了开道的“仪仗”。除锣鼓、三眼枪外,蒲城的打麻鞭、大荔的摇杆、华阴的锣鼓舞最为出色。大荔摇杆开道,一般要数十根。将三四丈长的竹竿用彩布裹缠,周围缀上彩绣裹肚、手帕、项围、小旗等,杆顶扎一鸡毛掸子,杆底以杵石为座,围系串铃,由数人扛杆疾跑,至要道或十字口,扶竿摇动,霎时铃声阵阵,彩旗飘飘,气势非凡。华阴锣鼓舞,由绕杆子与锣鼓组成。出行时,绕杆子在前,分两行踩着锣鼓点儿且舞且行。锣鼓紧随其后,亦分两行,大锣一行,大铙一行,多达百人。锣鼓手与绕杆手皆戴大墨镜,扎白毛巾,穿对襟马褂,腰缠白腰带。舞动起来,个个似黑煞神下凡,一脸杀气,威风凛凛,堪称壮观。

  最能体现“闹”的特色的,有合阳的上锣鼓、韩城的耍神楼,还有华阴的血故事。上锣鼓是上古“驱鬼”遗风的演化。锣鼓分两队进行,每队有铙钹10多副,铜锣八九面,鼓一面。“上鼓”时,鼓点急促,敲锣人轮番上前,一脚踩鼓,一脚蹬地,和敲鼓人同时围鼓跳跃转圈。敲到高潮,一声口哨,一队扛鼓便跑,另一队紧追不舍。追上就把鼓撂到对方鼓上,对方不肯,争得难分难解。有时难免破皮流血,但愈是这样愈高兴。据说,见了血,魔鬼就被镇住,当年一定五谷丰登。耍神楼,是韩城正月十五迎法王神举行民祭时所用的社火形式。神楼有文、武两种,耍的是武楼。神楼周身吊有无数铜环,抬的人手足也戴有串串铜铃。抬时,铜铃铜环随抬楼人的舞步,铿锵作响。抬楼人步调统一,以对称的“耍架势”舞蹈,轻踏慢进,和谐律动,与铜环声相应。突然三眼枪爆响,锣鼓声大作,人声鼎沸,神楼左摇右摆,似脱缰狂马。随着一声呐喊,神楼向前狂奔,抬楼人似脚下生风,周身铜铃如涛声澎湃,远视神楼,如顺水而下的战舰疾行,真是威武壮观之至。血故事,以华阴西王堡最盛。它分活故事、死故事两种。活故事用荞面、猪狗肠、板油、血红颜色等,按剧情装扮角色,乘烟雾弥漫,当场开腔破腹。其形象逼真,令人惊心裂胆。死故事系指把装扮好的形体坦然外露,如《火烧圆明园》里人物的大卸八块,被害人的四肢等被巧妙地置于彩床上,有血有肉,难辨真伪,胆小者睹此,必被吓个半死。血故事虽说恐怖,但也不失为东方民俗一大奇观。

  闹花灯

  十五夜,“一年明月打头圆”,因之称“上元夜”,亦称“元宵”。是夜,东府家家都要张灯点蜡,祀神敬祖。白水一带讲究在神龛前敬献鸡儿馍并插上蜡烛,俗称“看鸡灯”。蒲城一带还兴给诸神敬献鹣鹣馍,俗称“伴灯馍”。并且把亲戚追送的花灯、花馍、礼品置放堂前,供村人观赏。这天晚上全家人还要吃元宵,寓团圆之意。元宵也叫汤圆,多以糖、油、核桃仁、桂花、青红丝搅拌做馅,用糯米粉摇滚而成。东府人十五夜煮食元宵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潼关还有“躲灯”的习俗,讲究新婚第一个元宵节新女婿携妻子要到岳父家留住3天。是夜,合阳人还有一俗,就是由长辈将未满周岁的婴儿抱上,提上孩子外家所送的灯笼,带上一把豌豆,撒在水井、碾房、涝池、水窖中,俗称“遗豆儿”,以禳小儿天花之灾。然而,元宵节最热闹的却是闹花灯。

  是夜,家家户户门前高悬红灯,孩童戴着月光,踩着一地炮皮,提着各式花灯串巷游走,幼者由父母扶携着亦打灯取兴。灯节持续三个晚上。十四晚试灯,十五晚正灯,十六晚轰灯,名曰“赛灯”。旧时,东府各县都举行灯事活动。有的地方还搭灯山,扎柏枝彩门。活动内容多是猜灯谜、唱大戏和跑竹马、划旱船、耍狮子、舞龙灯,而舞龙灯最有意思。龙灯以竹绑骨架用纸糊成,上裹皮毛,置以龙头,用手电筒为眼,龙身置以若干木杆,供表演者把握。最初舞龙多为火龙,民国始改为彩龙。渭北舞龙有黄、青、白、赤、黑五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如遇旱灾玩水龙,含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舞龙一般长10余米,由10多个小伙举舞。舞龙头的至关重要。一要身体特棒,不然数十斤重的龙头哪里举得起?二要有耐力,坚持不下来咋办?三要动作灵活,只有龙头舞活了,整条龙才能活腾。舞龙多由流星打路。因用铁丝笼装着木炭火舞动的流星,观众最怕。流星后面是舞龙珠的,此人要会两下武把子,逗龙时躲闪腾挪,要十分灵活。舞龙后面一般是锣鼓助威。舞龙出行时,前面流星四溅,绣球浪逗,后面锣鼓喧天,中间一目光炯炯之彩色巨龙在月色灯火映衬下,腾跃游走,活灵活现,观者无不称奇。

  闹元宵的灯事,最亮眼的当数放焰火。东府各县皆有此俗,而以蒲城为盛。源于南宋的蒲城焰火,分杆火、礼花、地摊子三大类。杆火,又名“架子火”,须架杆燃放,分全架(100杆)、半架(50杆)、一角(25杆)三种。杆火又分文武两种程子。文程子有鱼龙变化、葡萄架、猴戏等,武程子有铁树开花、文武火斗、金蜂齐鸣等。施放时,多文武并重。杆火中的老杆是焰火的中心,杆高10米以上,有故事、图案,以点明活动主题。礼花,用筒子施放,高达300米以上,高空爆炸后,五颜六色,异彩纷呈。蒲城几乎每年元宵都放焰火。清朝光绪年间放的“全架火”,万巷人空,轰动了整个渭北。近年放的“天女散花”、“八仙过海”、“三打白骨精”等,更是引人入胜。离城十多里,也可以观赏夜空璀璨夺目的火树银花,煞是奇妙壮观。

  元宵节以过,年节至此便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编辑:秦人
渭南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渭北帝王陵墓风景名胜区 韩城龙门——司马迁祠墓风景名胜 洽川风景名胜区
渭华起义纪念馆(碑) 藏龙寺和少华山 古潼关
魏长城与汉华仓 蒲城巴厘岛温泉 澄城县博物馆
渭华起义纪念馆 仓颉庙 华山御温泉
鸵鸟王生态园 渭北葡萄 韩城大禹庙
渭南市美食 更多
路井扯面
合阳县美食:清汤羊肉
路井扯面 合阳县美食:清汤羊
洽川黑乌鲤 荞面煎饼
合阳踅面 合阳羊肉糊饽
合阳辣子豆腐 合阳的饺子与民俗
棒棒馍 石子馍
渭南市特产 更多
蒲城土布 潼关黄金
富平墨玉 华州黑陶
华山吉祥物 富平合儿饼
富平琼锅糖 白水豆腐干
富平九眼莲 大荔黄花菜
推荐信息  
·民间歌谣:小娃勤
·凤翔节令文化风俗
·凤翔民间生活忌讳
·合阳农村见闻:龙口夺食[图]
·非遗奇葩 流传千年的风俗——药王山“二月
·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图]
·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陕南民俗:“杀年猪”与吃“泡汤”习俗
·2013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儿时的记忆——老式爆米花机[图]
·西安亲戚之间的称谓习俗
·西安社会交际时的称谓
·西安民间称谓习俗
·西安家庭习俗
最新更新  
·二月二龙抬头
·闲话清明
·灶君节
·闭殓与闹丧
·祭奠与填柜
·家祭“三献礼”
·醮朱点主
·行礼迎客
·念经与哭丧
·入殓成服
·吊丧问葬
·筹备葬礼
·烧“倒头纸"和“纸车马"
·“停草”与“点路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