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渭南市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二月二龙抬头

2015-4-25 22:01:41   来源:渭南市政府网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吃罢晚饭刚要去办公室加班,妈妈突然来了,拿着大包小包的。她除了给我带来一些日常用品和蔬菜,还给孩子带来两包炒好的“萁子豆”。我恍然大悟: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快到了。抓一把酥脆香甜的“萁子豆”塞进嘴里,耳畔仿佛又响起了“二月二,吃炒豆,吃了炒豆龙抬头”的童谣。

  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因此又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这天也是传说中黄帝和药王孙思邈的诞辰日。同时,还因为过了二月初二,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叫做“上二日”,“春龙节”又被称为“春耕节”。

  据史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习俗在明代已经出现。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清光绪《华阴县志》记载:“秦俗二月二,携鼓乐于郊外,朝往暮归,谓之迎富。”在《富平县志》中也有记载:“二月二日,用灰围庄墙外,曰‘卫庄’。”由此可以看出,这天人们讲究在房屋周围撒灰。这一习俗是为了把各种毒虫挡在屋外,不让它们闯进屋来,以便达到避邪御凶、吉祥幸福的目的。

  这天是必须要吃炒豆、萁子豆的,就像大年初一要吃饺子、正月十五要吃元宵、八月十五要吃月饼一样。前一天,院子里家家户户都是要做“萁子豆”的。奶奶和妈妈早早地就把面和好,里面加上花椒叶沫、芝麻沫和盐,揉搓成光滑的长条,切成小拇指盖大小的丁,在表面上涂一层油,放在事先炒热的沙土中间不停地翻炒。香味随着温度逐渐升高而氤氲,不一会,香酥美味的“萁子豆”便大功告成。随后,她们趁着锅还热着,还把黄豆、豌豆、苞谷豆、红薯条等放在锅里炒熟,屋里弥漫着浓浓的豆香。我守在炉边边看边吃,尽管肚子已经很饱了,但眼睛依然饥饿着。

  二月初二这天早晨,院里的孩子们向来都是很早起床的,根本不需要大人费劲地叫醒。呼朋引伴地聚在一起,各个兜里都或多或少地装着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炒豆子,你给我一把,我吃你一颗,相互品尝着、比较着,就像过大年比谁的鞭炮响亮一样兴奋。每到这时,我是最为得意的,我家的“萁子豆”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全院之最。况且哥哥姐姐都不在家,这些好吃的基本上唯我独享,所以衣兜被“萁子豆”和炒豆撑得沉甸甸地往下坠,稍稍一动豆子就捂不住地往外跳。其实,相互交换炒豆的不只是我们这些孩子,大人们也都喜气洋洋地端着满满一碗自家的炒豆与邻里分享。

  最有趣的是,这天家里还要迎来一位家在华县的刘奶奶。因为几年前她奄奄一息的孙子被妈妈起死回生,所以逢年过节便来家里感谢。每年二月二,她不光带来自家炒的“萁子豆”,还特意把春节时供奉先祖的小花花馍切成碎块焙干送给我吃。她说这是华县的一种风俗,叫做“咬干干”,又叫“咬蝎子尾巴”。小孩吃了就会有福气,就得到了神灵的护佑,能吉祥平安,健康成长。看着她挪动着小脚,看着像宝贝似的用手绢一层一层包裹着的“圣物”,我心里虽然很是感动,但终究因敬畏而远之,从来也不曾尝过。

  这天除了吃炒豆,还有洗头理发的讲究。听老辈人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年前大家都扎堆儿似的理发。特别是那些男孩子们,经过一个正月,大多都头发如草了。好容易熬到二月初二,他们口袋中的炒豆还没有吃完,还没有疯够,就被大人们迫不及待地拖去理发了。望着他们归来时各个都顶着大青瓜,我跳着大叫:“×××,剃光头,你家点灯不用油。”直叫到他们涨红着脸举起拳头,我才大笑着逃向远方。

  其实,二月初二这天也是大人们的幸福时光。男人们不去动土、做工,不能搬重物,老辈人说这是不能惊动龙王爷;女人们不拿针线、剪刀做活,不能洗衣服,说是不能让这些东西伤到龙王爷的身体。大概是想着因为忙乎了一个正月,有意识让大家稍作休息,养精蓄锐,更好地投入到新一轮的辛劳中吧。不管怎样,有了这一托词,满院子少了忙碌奔波的身影,多了悠闲自在的欢笑。大人们聚在一起聊着逸闻趣事,拉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嬉戏打闹滚成一团,惊得前来觅食的小麻雀“嗖”地一声飞上了天空。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记忆,已不再仅限于少不更事时“吃炒豆”过嘴瘾了,而是渐渐转向了深层次的民俗探究。有资料显示,关中的一些地方在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把草木灰撒在屋子周围,谓之“打围墙”,意为消毒,防止虫蛇咬;用草木灰在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囤状的图案,名为“围仓囤”,希望来年丰收;把草木灰从井水旁一直撒到水缸旁边,叫作“引钱龙”,希望能为人们带来金钱。除此之外,还讲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爆玉米花、猪头肉等,还要把不同的吃食都冠以“龙”的称谓,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等。

  据了解,渭南民间“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更加独特:一是有向“龙王爷”献面花礼馍,进行社火、戏曲、血故事表演等习俗。每年“二月二,龙抬头”,大荔县羌白镇,蒲城县苏坊镇、东陈镇等地的老百姓都要表演古老的民间艺术血故事,以这种真刀见血、触目惊心的社火故事来警示人们,扬善除恶,弘扬正气;华阴西泉店、马村的群众也于这天,执香捧表,鸣放鞭炮,前往当地龙神祠表演素鼓“祈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荔石槽村民还打着彩伞、抬着神楼、敲着花苫鼓,进行祈雨还愿;潼关县高桥乡的古战船表演,为人们祈求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二是有纪念药王孙思邈的诞辰,向“药王爷”祈求健康平安的习俗。其中以大荔阿寿村二月二庙会最为著名。据说药王孙思邈曾在此居住,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依着先人们口传的药王庙构造,用面做成古建筑模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老百姓便将五彩缤纷的面花抬到村中供奉起来,祛病求子;韩城市芝阳镇赵庄村也于“二月二日”当晚,在村子中间的药王庙前燃放焰火,纪念药王爷;富平一带也有祭祀“药王爷”的古庙会……如此这般,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心中的美好祝愿,祈求“龙王爷”能佑护众生,期盼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求“药王爷”能保佑百姓消灾祛病,健康安乐,期盼能过上平安幸福的好光景。

  吃罢晚饭刚要去办公室加班,妈妈突然来了,拿着大包小包的。她除了给我带来一些日常用品和蔬菜,还给孩子带来两包炒好的“萁子豆”。我恍然大悟: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快到了。抓一把酥脆香甜的“萁子豆”塞进嘴里,耳畔仿佛又响起了“二月二,吃炒豆,吃了炒豆龙抬头”的童谣。

  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因此又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这天也是传说中黄帝和药王孙思邈的诞辰日。同时,还因为过了二月初二,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叫做“上二日”,“春龙节”又被称为“春耕节”。

  据史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习俗在明代已经出现。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清光绪《华阴县志》记载:“秦俗二月二,携鼓乐于郊外,朝往暮归,谓之迎富。”在《富平县志》中也有记载:“二月二日,用灰围庄墙外,曰‘卫庄’。”由此可以看出,这天人们讲究在房屋周围撒灰。这一习俗是为了把各种毒虫挡在屋外,不让它们闯进屋来,以便达到避邪御凶、吉祥幸福的目的。

  这天是必须要吃炒豆、萁子豆的,就像大年初一要吃饺子、正月十五要吃元宵、八月十五要吃月饼一样。前一天,院子里家家户户都是要做“萁子豆”的。奶奶和妈妈早早地就把面和好,里面加上花椒叶沫、芝麻沫和盐,揉搓成光滑的长条,切成小拇指盖大小的丁,在表面上涂一层油,放在事先炒热的沙土中间不停地翻炒。香味随着温度逐渐升高而氤氲,不一会,香酥美味的“萁子豆”便大功告成。随后,她们趁着锅还热着,还把黄豆、豌豆、苞谷豆、红薯条等放在锅里炒熟,屋里弥漫着浓浓的豆香。我守在炉边边看边吃,尽管肚子已经很饱了,但眼睛依然饥饿着。

  二月初二这天早晨,院里的孩子们向来都是很早起床的,根本不需要大人费劲地叫醒。呼朋引伴地聚在一起,各个兜里都或多或少地装着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炒豆子,你给我一把,我吃你一颗,相互品尝着、比较着,就像过大年比谁的鞭炮响亮一样兴奋。每到这时,我是最为得意的,我家的“萁子豆”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全院之最。况且哥哥姐姐都不在家,这些好吃的基本上唯我独享,所以衣兜被“萁子豆”和炒豆撑得沉甸甸地往下坠,稍稍一动豆子就捂不住地往外跳。其实,相互交换炒豆的不只是我们这些孩子,大人们也都喜气洋洋地端着满满一碗自家的炒豆与邻里分享。

  最有趣的是,这天家里还要迎来一位家在华县的刘奶奶。因为几年前她奄奄一息的孙子被妈妈起死回生,所以逢年过节便来家里感谢。每年二月二,她不光带来自家炒的“萁子豆”,还特意把春节时供奉先祖的小花花馍切成碎块焙干送给我吃。她说这是华县的一种风俗,叫做“咬干干”,又叫“咬蝎子尾巴”。小孩吃了就会有福气,就得到了神灵的护佑,能吉祥平安,健康成长。看着她挪动着小脚,看着像宝贝似的用手绢一层一层包裹着的“圣物”,我心里虽然很是感动,但终究因敬畏而远之,从来也不曾尝过。

  这天除了吃炒豆,还有洗头理发的讲究。听老辈人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年前大家都扎堆儿似的理发。特别是那些男孩子们,经过一个正月,大多都头发如草了。好容易熬到二月初二,他们口袋中的炒豆还没有吃完,还没有疯够,就被大人们迫不及待地拖去理发了。望着他们归来时各个都顶着大青瓜,我跳着大叫:“×××,剃光头,你家点灯不用油。”直叫到他们涨红着脸举起拳头,我才大笑着逃向远方。

  其实,二月初二这天也是大人们的幸福时光。男人们不去动土、做工,不能搬重物,老辈人说这是不能惊动龙王爷;女人们不拿针线、剪刀做活,不能洗衣服,说是不能让这些东西伤到龙王爷的身体。大概是想着因为忙乎了一个正月,有意识让大家稍作休息,养精蓄锐,更好地投入到新一轮的辛劳中吧。不管怎样,有了这一托词,满院子少了忙碌奔波的身影,多了悠闲自在的欢笑。大人们聚在一起聊着逸闻趣事,拉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嬉戏打闹滚成一团,惊得前来觅食的小麻雀“嗖”地一声飞上了天空。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记忆,已不再仅限于少不更事时“吃炒豆”过嘴瘾了,而是渐渐转向了深层次的民俗探究。有资料显示,关中的一些地方在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把草木灰撒在屋子周围,谓之“打围墙”,意为消毒,防止虫蛇咬;用草木灰在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囤状的图案,名为“围仓囤”,希望来年丰收;把草木灰从井水旁一直撒到水缸旁边,叫作“引钱龙”,希望能为人们带来金钱。除此之外,还讲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爆玉米花、猪头肉等,还要把不同的吃食都冠以“龙”的称谓,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等。

  据了解,渭南民间“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更加独特:一是有向“龙王爷”献面花礼馍,进行社火、戏曲、血故事表演等习俗。每年“二月二,龙抬头”,大荔县羌白镇,蒲城县苏坊镇、东陈镇等地的老百姓都要表演古老的民间艺术血故事,以这种真刀见血、触目惊心的社火故事来警示人们,扬善除恶,弘扬正气;华阴西泉店、马村的群众也于这天,执香捧表,鸣放鞭炮,前往当地龙神祠表演素鼓“祈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荔石槽村民还打着彩伞、抬着神楼、敲着花苫鼓,进行祈雨还愿;潼关县高桥乡的古战船表演,为人们祈求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二是有纪念药王孙思邈的诞辰,向“药王爷”祈求健康平安的习俗。其中以大荔阿寿村二月二庙会最为著名。据说药王孙思邈曾在此居住,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依着先人们口传的药王庙构造,用面做成古建筑模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老百姓便将五彩缤纷的面花抬到村中供奉起来,祛病求子;韩城市芝阳镇赵庄村也于“二月二日”当晚,在村子中间的药王庙前燃放焰火,纪念药王爷;富平一带也有祭祀“药王爷”的古庙会……如此这般,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心中的美好祝愿,祈求“龙王爷”能佑护众生,期盼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求“药王爷”能保佑百姓消灾祛病,健康安乐,期盼能过上平安幸福的好光景。

  


编辑:秦人
渭南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渭北帝王陵墓风景名胜区 韩城龙门——司马迁祠墓风景名胜 洽川风景名胜区
渭华起义纪念馆(碑) 藏龙寺和少华山 古潼关
魏长城与汉华仓 蒲城巴厘岛温泉 澄城县博物馆
渭华起义纪念馆 仓颉庙 华山御温泉
鸵鸟王生态园 渭北葡萄 韩城大禹庙
渭南市美食 更多
路井扯面
合阳县美食:清汤羊肉
路井扯面 合阳县美食:清汤羊
洽川黑乌鲤 荞面煎饼
合阳踅面 合阳羊肉糊饽
合阳辣子豆腐 合阳的饺子与民俗
棒棒馍 石子馍
渭南市特产 更多
蒲城土布 潼关黄金
富平墨玉 华州黑陶
华山吉祥物 富平合儿饼
富平琼锅糖 白水豆腐干
富平九眼莲 大荔黄花菜
推荐信息  
·民间歌谣:小娃勤
·凤翔节令文化风俗
·凤翔民间生活忌讳
·合阳农村见闻:龙口夺食[图]
·非遗奇葩 流传千年的风俗——药王山“二月
·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图]
·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陕南民俗:“杀年猪”与吃“泡汤”习俗
·2013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儿时的记忆——老式爆米花机[图]
·西安亲戚之间的称谓习俗
·西安社会交际时的称谓
·西安民间称谓习俗
·西安家庭习俗
最新更新  
·闲话清明
·灶君节
·闭殓与闹丧
·祭奠与填柜
·家祭“三献礼”
·醮朱点主
·行礼迎客
·念经与哭丧
·入殓成服
·吊丧问葬
·筹备葬礼
·烧“倒头纸"和“纸车马"
·“停草”与“点路灯”
·东府戏曲演出习俗:连登科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