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头纸烧完后,即开始紧张地进行葬礼的准备工作。一般正常病故的老人,都要停尸3—5天,最长还有停尸7天的。凡父母中尚有一人活着的,便按照老人的安排筹备葬礼。两位老人都去世的,还要请家族中近门的年长者主丧,并聘请村院中懂丧葬礼俗的人作“宾相”(“相红头”、“总执事”),共同商定“下葬日期"(一般请风水先生选择“吉日")、过事规格等重要事宜。随即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一)“报丧”发“讣帖"。旧时,死者下葬日期商定后,即向亲友逐户发“讣告”,俗称“报丧”。现时多用电话报丧。“讣帖”为古称,今已演变为“讣告”、“讣闻”等。讣告,有一定格式,写错了,会招致人们笑话的。若是父亲死了,便写“棘
人X X X,罪孳深重,弗自殒灭,祸延显考×公讳××老大人,因病于X年×月X El X时在本宅寿终正寝,享年×X岁,X X等亲视含殓,谨遵慈命(母亲还在,用谨遵慈命,母亲不在则不用此句)。诹吉于X月X El进礼成服,于某日起诵经超度,并于X月X日开奠。X日扶柩安葬X处,叨在亲、友、夤、谊,哀此讣闻。棘人X X X泣血稽颡"。大户人家的讣闻(或改称“行状")早就拟好了,人一咽气就马上印出。行状主要叙述死者生前德行,多半是溢美之词。有的“行状”上还印有死者的遗象,有的还请名人题字做赞的。建国后,上述繁琐文字已没有了,但其基本内容和格式仍在沿用。目前,文字比较简练。如:“罪人×××,罪孽深重,祸延安慈,……因病殁于×年×月×日×时,享年×岁,“谨此讣告”。
(二)搭设灵堂。“灵堂",是放置灵柩、供案(亦称供桌)以供亲朋吊唁的场所。东府人对此十分认真重视,所搭灵堂分外讲究、肃穆。东府人俗语El“红白喜事”,意指老人寿终正寝,子女亲视含殓,遵礼成服,当为喜事。故而在搭设灵堂时,既要体现悲哀悼念气氛,又能体现愉悦肃穆氛围;既非大悲大哀,又非大喜大庆(横祸天折者除外)。这些足见东府传统文化内涵之丰富。
灵堂一般布置为:在灵柩前悬挂素色帷幢,帷幛正中贴一金箔大“奠,,字,其上悬以近亲(一般为长女)敬献的挽匾,两侧为灵堂挽联,挽联以外有两个小门,并以素布为帘,门额分别悬以延袭古久的“寝苫"、“枕块"的匾额,此门为孝子出入和孝子为吊唁者还礼而设。帷幛正中放一供桌,供桌上供物琳琅满目,五光十色。供桌上靠帷幛置以制做精美的蓬莱仙阁纸楼,楼前供奉死者遗像,像前供奉以时令果品饭菜等吃食,两侧供以小型纸扎“金山银山",再前是陈设以金银纸饰的“摇钱树"。桌沿上用香炉、香筒、烛台压住色彩斑斓的“桌裙”。供桌前的地板上放一“纸盆”,以为吊唁者焚化纸钱使用。纸盆两侧分别立以纸制的童男童女和白鹤等。两小门外两边,由里及外,依次悬挂大女、二女、侄女、孙女等制作精美的“金银幡”或l‘挽匾”、“纸枢"等,直至庭门。整个灵堂布置得庄严而肃穆,别致而不俗,气氛冷暖适度,悲喜相宜,表现了东府丧葬礼俗的文化内涵。
(三)请“乐人"。亦称叫“龟兹”、“定响子”。“讣告”发出,灵堂摆好,葬期已定,即着人“请乐人”(龟兹)。何以把“乐人”称“龟兹”。据传,乐人吹奏的唢呐和一些古曲牌,是汉张骞通西域后,由西域一个叫“龟兹”的小国家传人关内的。唐时“龟兹”地处我国西部新疆一带沙漠地区,地域广袤,一望无际,人烟稀少,风多沙大,以致产生和形成乐曲既高昂、响亮、奔放,又凄惨、冷清、悲凉,用于丧葬,十分相宜,不失为雅。唢呐吹奏的古曲牌《雁落沙滩》就是“龟兹”乐曲的代表作,迄今两千多年,仍为东府丧葬必奏之曲。后来又不断增加了许多内地曲牌,如《哭长城》、《祭灵》、《柳生芽》、《摆场》、《状元游街》等深受东府人们喜爱的唢呐曲牌,使龟兹音乐成为融多种曲牌于一体的丧葬音乐。而请“乐人”叫“龟慈”,意为丧葬制造一种庄重、热闹的环境氛围。龟慈人数,早年多为六人一班,也有八人班,最多为十二人班。一宗丧事一般请一班乐人,但也有富户大家请两班甚至三班的。凡请两班乐人以上者,乐手相逢,相互对垒,各自拼命,使出浑身解数,甩出拿手“绝活",以求压倒对方。看热闹者则两边拍手叫好,激发乐手使劲卖力,把丧葬气氛不断推向高潮。现时“龟兹”名称演绎为乐队,乐器也不限于唢呐,洋鼓洋号、笙笛、二胡也跻身其中,卡拉OK也大显身手。农村丧事,互相攀比,除乐队外,着戏装、唱大戏、演电影、耍皮影、唱线戏竞相出现,有的甚至烧放焰火,大肆铺设,引起群众反感。
(四)打墓。凡事先未“固墓。者,老人咽气后,必先请人“打墓”(即挖制坟墓)。打墓前先请风水先生找龙脉、定墓基、选墓向。东府渭北各县,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坟墓深度一般在七尺以上,墓窑高1.5米左右,长宽以放人棺材,留有余地为宜。一般打墓者都尽量把墓庭、墓窑控制得松宽大方一些,以便顺利下葬。但也有少数因死者家人“乡兴"(即人缘)不好,或对打墓者失礼慢待,打墓人故意抡“短把锨”(出鬼、作怪),把墓挖得不够尺寸,到下葬时棺材放不下去,使死者子女干着急,此为丧葬之大忌。
(五)请厨备席。一般葬埋老人,亲戚朋友都来行礼送葬,主家都要聘请厨师置办酒席,请村院中妇女帮厨蒸馍。丧葬酒席可厚可薄,因家道贫富而异,俗称“有钱埋钱,没钱埋人”。一般户为豆腐席,家道好一点的为肉席,但也是肉皮苫面,豆腐衬底。贫寒家户也有“四碟菜一品豆腐”埋人的。少数富商大户,则借埋人耍排场、光宗耀祖,大肆铺张。建国后丧葬旧俗一度改革,村里设制丧会,提倡移风易俗,节约办丧事。但近年来丧葬旧俗又起,少数富裕户借丧事讲排场、摆阔气,大排宴席。一家过事,全村停伙,厚葬之风大有抬头之势。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