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襟山岳而带三水,因土的厚重和水的灵性,这里的人民至善至孝,千百年来在中国孝道文化史上留下一串串不可磨灭的印迹……
代父得宥 吉翂,字彦霄,南朝梁冯翊人。吉翂从小就非常孝顺。11岁时,母亲去世,他悲伤得不吃不喝。吉翂的父亲在担任吴兴郡原乡县令时,遭到奸吏诬陷,被判死罪。吉翂当时只有15岁,听说了此事就去击鼓鸣冤,请求以自己的性命换回父亲的生命。梁武帝感到非常惊奇,但却认为一个孩子能有如此孝心,可能不是自己甘愿,而是有人在背后出主意。于是就命廷尉蔡法度在公堂上摆满绳索刑具,厉声审问吉翂是什么人指使他这么做。吉翂回答说:“我虽年幼蒙昧,但怎么会不知道死的可怕呢?我不忍心看着父亲被处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所以,能用我的性命换回父亲的命,我无怨无悔。这是我自己的主意,怎么会是别人指使的呢?”蔡法度又转变态度,诱哄他说:“皇上知道令尊无罪,也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如果你现在反悔,你们父子都会得到赦免。”吉翂说:“谁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只是我父亲按刑律被处死,如果不死一个人的话,是不合律法的。所以想用我的死,来延缓父亲的生命。”梁武帝得知详情后,免去了他父亲的死罪。后来,丹阳尹王志要推举他为孝廉,吉翂却说:“父辱子死,理所当然。我要是因此当了孝廉,就是在做因父买名的浅薄行为,这比父亲被侮辱还要令人痛心。”因此始终没有答应。
扶持老兄 杨播,字延庆,北魏华州人。他为人忠厚、谦虚、恭顺,非常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两个儿子杨椿和杨津感情深厚,相互敬重。每天清晨,他们起床后都相对而坐,用心学习知识,互相不打扰对方。吃饭的时候,只要有好吃的饭菜,他们就必须等到对方到后才一块吃。晚上就寝时,用一个帐子在中间隔开,兄弟俩一边睡一个,隔着帐子谈心。长大之后,虽然都成了家,却依然来往甚密。杨椿老了之后,有一次喝醉酒无法回家,杨津亲自搀扶哥哥回家,还怕哥哥睡醒召唤人伺候无人应答,于是躺在哥哥身边却不敢入睡。他们60多岁的时候都做了大官,可杨津丝毫没有以自己的官位自居,反而更加关心哥哥,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亲自询问哥哥的情况。当哥哥去郊游、很晚还不回家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先端起碗吃饭的。
谨侍兄疾 韩邦靖,字汝度,朝邑南阳洪人,与哥哥韩邦奇并称文坛奇士。韩邦奇曾经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一年多。韩邦靖非常担心哥哥的身体,并亲自服侍哥哥。给哥哥吃的药,他都要先尝一下冷热,还坚持亲手送上哥哥吃的任何东西。后来,韩邦靖病重,哥哥韩邦奇也是不分昼夜地照顾他达3个月之久。韩邦靖去世后,哥哥韩邦奇只吃简单的饭菜,穿了5个月的孝服。乡亲们都很感动,特意为他们立了一块孝悌碑。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中国人注重孝道,对于孝悌之人非常敬重。乡亲们为韩氏兄弟树立孝悌碑,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彰形式,更代表了根植于同州人民内心的血浓于水的心灵感悟。在韩邦靖离世后,韩邦奇收录其弟的遗作和墓志、墓表、传记等资料形成《韩五泉诗集》,一为纪念,二也了了手足亲情。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