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瓦王寺庙会 瓦王寺位于凤翔县城以西约二十公里处,座落在千河东岸。寺西相邻侯村庙,寺北有罗钵禅林寺,寺东有蕲年宫。 相传,秦统一六国后,在雍建立都城,南方大批移民纷纷迁徙雍西。秦始皇为了巩固大秦天下,除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巩固疆域外,招募天下人才,在雍地大造宫殿。当时,齐国有位制瓦工匠姓齐名陶,带领家人移居雍城以西千河东岸,他依靠继承祖先制瓦烧陶技艺为生。齐陶听说据雍秦王招募人才,上书自愿为秦国构建宫殿献艺,后被秦王重用。 齐陶率其家族迁徙雍塬千河东岸后,他和其弟踏访河岸地层土质,采集标本,反复试验,认为此地土质属优质粘土,烧制青砖彩瓦坚固耐磨,于是决定自办砖瓦作坊。他筹措资金,与其弟返回齐国故乡,运回制作砖瓦机械,办起了制陶作坊。为了解决帮工,他不耻下问,在当地招用了一批农人,并手把手传授制做转瓦烧陶技艺,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当时,秦王在雍城建造的各类宫殿青砖彩瓦、飞檐走兽都是他提供的,由于他制作烧烤的青砖瓦当构造奇特,纹饰内容丰富,色泽古朴典雅,形态生动,美观和谐,质量上乘,除了轰动雍城,还远销西京、山东临淄、河北易县燕下等地。尤其是他制作的瓦当,多以动物、植物为表现题材,此外还有文字瓦当。砖瓦的纹饰诸如:龙纹、凤纹、夔纹、虎纹、豹纹、鹿纹、兔纹、鸟纹、蟾蜍纹、龟蛇纹、雁纹、鱼纹,甚至还有蝉纹、蜻蜓纹等昆虫瓦当。瓦色为青灰色,有圆形和半圆形之分,背面都连着筒瓦。齐陶一生在宫殿建筑上倾注了丰厚的情感,寄托了对秦国美好生活的希翼,展示出了秦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隽永魅力,记录下了2000多年前中国建筑文化绚丽多彩的一页,为后人所敬仰。蕲年宫落成后不久,齐陶由于积劳成疾,当年病逝。为了嘉奖他,秦王下旨,封齐陶为瓦王,并在此地建造寺院,谕名“瓦王寺”。寺庙占地三亩,座北朝南,正中彩塑齐氏神像一座,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殿后左右各建陶神始祖“尧”“舜”“太上老君”“雷神”大殿。每年农历二月十六日为祭祀会期,每到会期,寺庙香烟广大,热闹非凡,尤其是十里八乡的工匠络绎不绝,前来虔诚叩拜。到了汉代,齐陶的瓦当技艺由后裔传承发展达到顶峰,历史上称“秦砖汉瓦”。已落成的蕲年宫、瓦王寺也曾多次修葺。一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息,蕲年宫、瓦王寺庙惨遭焚毁。其后裔繁衍生息,齐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旺族,所以后代人除了称此地“瓦王寺”外,还叫“齐家崖”。 如今,从孙家南头堡子壕发掘的“蕲年宫当”“橐泉宫当”“来谷宫当”“竹泉宫当”,可见证齐陶瓦王的悠久历史。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