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侯村庙会 古雍城西三十里有凤翔名刹灵鹫山,其之南麓“侯村庙”,此乃五龙治水之宝地,可谓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胜地。庙宇背靠凤塬,西临千河,宝邑凤郡一水相隔,自古土沃田肥,粮果丰茂,素称西府“小江南”之美誉。 据传,唐时僧人玄奘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返回长安途中,途经通天河(今千河),降灭了石峡峭壁中十八洞居住的九妖魔怪,出峡口,历苦难,来到河东岸边的薛、文二湾歇息休整。由于此地连年旱灾,当地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仅靠暂时化缘只能周济唐僧师徒四人生活。唐僧见状,跪倒在地,命沙僧点燃三柱香,合手向天祷告:阿弥陀佛,救我万民!孙悟空见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用手拔出一撮猴毛,放在口里一吹,变成一群小猴,吩咐他们向河下底店源头蹦去寻食,那儿因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一群猴娃利用夜晚,你来我往,运回粮食不下万斤,解除了当地农人饥荒。后来,当地人为了报答唐僧师徒,在河上游东岸修建了“化缘庙”以作纪念,就是今天的“化原村”。“缘”和“原”谐音。薛、文二湾的农人,为报答孙悟空解救当地民众饥荒,遂在河湾岸边建造了“猴村庙”,庙内盖起了大佛殿,菩萨殿,并在庙门两侧雕塑了石猴座像。此后,猴村庙以北年年风调雨顺,粮丰林茂,而千河下游底店源头干旱无雨,颗粒无收。后来,底店源头人弄清了此事原委,都纷纷说“石猴吃的底店源,尻的猴村庙”。一些精通人士商量后,组织了一帮青年人,拿上铁锤、榔头,乘半夜三更来到猴村庙,砸掉了石猴头,扬长而去。第二天,猴村庙人发现石猴遭人破坏,就商量办法,为避免再次破坏,将破损了的石猴掘土三尺,埋在了庙门前的土坑里。再后来,当地人们为了避免日后引发两地纠纷,并减少文字上的繁琐,就将“猴村庙”的“猴”字去掉部首,雅化为“侯”字。 据考,侯村庙始创于唐朝中叶。原庙址靠北面南,占地数十亩,庙门两侧除雕塑石猴外,各植数人合抱古槐一株;庙门之上套建魁星楼,高接云汉;大门内建有戏楼一座,飞檐斗拱;戏楼前钟楼鼓楼两相对峙。庙院内奇花放香,古柏参天。大佛殿、菩萨殿伫立中院。明嘉靖年间又在侧院建造了关帝殿,其势磅礴,炳若日星;亭台楼阁、僧房禅舍古风古韵,金光四射;诸位尊神,银装素裹,丹青彩绘,神态栩栩如生。每年古历正月十二为庙会期,由两大社(薛家湾、潘家湾、文家湾、石头坡、赵家前头、三头沟、薛家山、文家山为一社;李家沟、蒲家底下、吕家底下为一社)组成理事会,具体负责庙会事宜。每遇会期,献戏一台,各村锣鼓助兴。如遇接送“茶会”,更是热闹非凡,献戏两台,延续至今。 岁月婵变,时过境迁。庙宇墙垣受千年风雨剥蚀为之颓圮。明清时期,三社民众曾数次修葺,方复庙之庄严。近百年来,由于天灾、兵荒等,墙垣颓废,庙宇衰圮。民国十二年又行修缮,重塑佛像金身。后设为私塾。解放后,政府设立初小学堂。六十年代改为“长青公社”驻地。后公社迁移,庙宇拆除。九四年岁在甲戌,原侯村庙所辖三社四千余庶民及四方善男信女,坐视不忍,遂多方集资,四处募捐,理事会、众会首卜择新址,于当年二月初二日在距原址百米处,座东北,面西南,长六十六点七米,宽三十米处兴工再建,历时三年,建佛殿三间,僧房三幢,膳食房屋三间。一九七七年重塑古佛金身,雕梁画栋,丹青彩绘佛殿。二零零零年又铸造圣钟一口。二零一三年石雕庙门,砖砌围墙,庙貌初具规模。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