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曲陕北民歌都打上黄土文化的胎记,亦是黄土文化的精粹。陕北民歌有黄土高原的厚重,有黄河汹涌奔腾的气魄,又有天老地荒久唱不哀的魂脉。陕北民歌运用陕北朴实无华的语言,节奏明快自由,生动形象感人。陕北民歌以表达心声的表现方式,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表述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格。陕北民歌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叙述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时浅吟低唱哀哀悲戚,苦时尽情倾吐心间的苦难,喜时满怀激情来抒发愉悦的情感。凡此,陕北民歌以其美好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所反映的内容。
陕北民歌的比兴美
陕北民歌的创作以两两为一组整合成一个段落,其艺术表现手法多以比兴的手法为主。“比兴”即“以此物比彼物”。朱熹曾就“比兴”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是,陕北民歌的“比兴”手法,即从首句的比句来寓情于景,展示意象和想象,营造艺术氛围,开展有想象力的翅膀。下一句来直抒其情其事,表达思想情感,突破主题。如是的艺术手法,也可称“首句起兴,下句破题”。它的优美特点可以使创作者浮想联翩,拓展思维空间,联想到丰富多彩的事物,然后以此来抒发所要抒发的事物中心主题。如:
一杆杆红旗呼啦红地飘,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西墙开花东墙红,
妹妹迟早是哥哥的人。
如是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把无生命的“红旗”比喻为有生命的“红军哥哥”,把“开花”与“红”,比喻为“哥哥的人”。这些“喻体”和“本体”的关系融为一体,给以民歌的创作增光添彩,给人们以强烈的艺术感染,为民歌的创作美,收到完美的效果。陕北民歌的创作风格又是自由的,不受任何框架来束缚的,其自由空间亦是很大的。由是,创作的句式不一定带有比喻性,或承前启后的,这类歌词多是即兴之作,以随口而唱为主。
陕北民歌的白描美
以白描艺术手法来创作陕北民歌,又是一大美好情趣的看点。这种表现手法,可以不要转弯拐角,直面现实生活,直抒思想感情,直接表达内心世界。这一艺术表现手法,以垣率的方式直呼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思想内容直朴,感情流泻充沛,表现方式明朗。这些美好的特色,对陕北人来说,会起到热烈的反响,引起强烈的共鸣,为人们所乐以接受,广为传颂。如:
你妈妈打你不给哥哥说,
为什么就把一个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不成才
,露水地里穿花鞋。
这种以对唱的形式,白描艺术表现的手段,使民歌的唱词让人一听就明白,一唱就知道其中的意义。这些特色的美好特点,使人爽快接受,轻松传唱,使陕北民歌不胫而走。
陕北民歌的夸张美
构成夸张的陕北民歌,是有意将客观事物给以极大的扩张或夸大,或者给予事实的收紧或缩小,如此的艺术表现,使人又不感到客观事物的失真,还觉得合情合理,自有一番妙趣横生的感觉,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
烧酒盅盅舀米也不嫌哥哥穷。
想哥哥容易见哥哥难,
满头的头发全跌(掉)完。
例中的“鸡蛋壳壳点灯”与“烧酒盅盅舀米”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现象。民歌中有意将如是“小”物体来“点灯”和“舀米”更突出更生动地表述对爱情坚定不移的信念。人想人与思念的情绪,已达到头上的头发全部掉落无遗,这也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现象。然则,如是夸大事实的艺术表现方式,我们并不感到有违事实,反而觉得这种爱情的深厚,坚不可摧的信念,深深打动我们的内心,震惊我们的灵魂。当年的贺敬之,深刻领会陕北民歌创作的夸张艺术手法的表现美,写下《回延安》中的著名夸张之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如是优美动听、大胆夸张的语句,又令多少诗人与作曲家自叹不如,让众多的读者铭刻心间,这就是美好艺术的效果,是艺术魅力的所在。
陕北民歌的押韵美
陕北民歌是两句整合成一个段落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押韵美,使句未尾的字韵母相同,或字相近,或字相同。如是,民歌咏唱起来,富含旋律的美,带有音乐的美。念起来琅琅上口,妙味横生,听起来悦耳动听,美妙的神韵激荡人心。如:
想你想成一个病人人,
抽签打卦我问神神。
洗了个手来和白面,
三哥哥吃了上前线。
句中的“人”与“神”押韵,“面”与“线”押韵,如是的歌声听起来悠然顺耳,如银铃一般,美妙的神韵妙不可言。还有民歌的两句未的字相同,韵母也一样的,如:
男人忧愁哭鼻子,
女人忧愁唱曲子。
陕北民歌也有一韵到底的,亦有中间换韵的,押韵有时也是比较随意的,不会以辞伤意的,有时押不上来就搁起不押了。
民歌艺术的综合美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时综合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尽情流泻思想感情,充分表白丰富的内心世界,完美地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如:
听见哥哥的脚步响,
一舌头舔烂两块窗。
句中运用押韵手法,并以夸张的特色“舔烂两块窗”刻化旧时女子空守房间的烦躁和怨恨心情。“一舌头舔烂两块窗”是说用舌尖舔破窗纸,探视心上的人是否来到。这是爱的真挚,爱的纯真情流的流泻。再如有《下棋歌曲》中即有比喻手法,又用拟人手法,将二者融为一体用之,给人以切贴,真实之感。将“四个土”喻为“亲兵”,“四个象”喻为“大臣”。又有“小卒过河闹乱我的营中”的拟人法运用,极为形象,鲜明地突出主题。达到更完美的艺术境界。
构成陕北民歌的句中,常常运用到一些虚词,如“哎呀”“呼嗨”等,表述歌曲的喜怒哀乐,营造渲染艺术的氛围。再如“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二月里来龙抬头,家家户户都出牛。”其中的“来”,有楚辞中“兮”的遗风,句中没有实在意义,只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陕北民歌之所以红遍大江南北,除它一股泥土香、感情真挚朴实外,很大程度上与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段,美好的神韵相融为一体有关。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