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临近,步行街上的灯市布置起来,红的、黄的、粉的,纸的、丝绸的、塑料的,龙的、虎的、兔的,飞机的、火箭的、飞船的,也有鼓灯、宫灯、如意灯、走马灯……各式各样,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思绪万千。
传说,很久以前,人们为了驱逐四处害人的凶禽猛兽,误将一只落到人间的神鸟射死了,这下惹怒了天帝,就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来人间复仇,烧死所有的人畜。天帝的女儿很善良,偷着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有个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让每户人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在门口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从而人们可安享太平,这就有了元宵节。
其实,真正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元宵点灯赏灯却始于东汉明帝。汉明帝提倡佛教,佛教里有正月十五让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习惯,明帝便下令这天皇宫点灯敬佛,士族则挂灯以示敬意,慢慢传至民间,到了汉文帝时期正式成为一种风俗。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天上皓月高悬之时,人们要点起自己家门口的彩灯,然后观灯赏月、燃放爆竹、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大有普天同庆的味道,所以也被视为中华民族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我小的时候,家乡的集镇上有一个灯笼协会,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都要举行元宵灯展。而每到此时,各家各户都把自家精心准备的灯笼挂在街门上方,再加上大街中央的旺火(火塔子),一时间,大街上灯火通明,各式各样的灯笼分外醒目。于是,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从四面八方来观灯看秧歌,在锣鼓唢呐的陪伴下,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记得有一年,巧手的大姨父给我扎了一个兔子灯,纸糊得相当有层次。第一层是白的,接下来才是各种流苏,有绿色、红色、紫色,还有黄色。小伙伴们嫉妒地说不好看,可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一到晚上,就将萝卜制成的羊油灯点燃放入,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惹得伙伴们个个眼红。
我爱观灯,爱看不同样式的灯笼,爱看裱在灯外的五颜六色的字画,爱看上边所印的古装戏图,爱看灯笼下悬挂的条条谜语。但让我最难忘的,则是每当人群涌动使我无法看到时,父亲便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游走观灯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惬意。记得有一年,我在街道中看到不停旋转的走马灯后,久久不愿离去,父亲便讲给我一个故事,说北宋王安石20岁赴京赶考时,在元宵节路过某地,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想了半天,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不仅说明人要勤学好问,更要勤笔免思有超强的记忆,这对我后来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元宵节灯市,已经深入到亿万人民的心中,无论是点灯敬佛,还是祈福平安,都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是传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