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农村文化娱乐少得可怜,于是在正月人们就自导自演扭起了秧歌。虽然这些农村的秧歌没有专业人员表演得那么精彩,也搬不上正式的舞台,但是在庄稼人眼里这秧歌简直就是快乐的源泉,足以让这里山欢水笑,让人们快乐得几近疯狂,让乡村的正月成为歌的世界、舞的海洋!
想起我小时候看秧歌的情形,那高兴劲真的难以形容。那时由于我们村人口太少,闹不起秧歌,就经常去邻村看秧歌。而每在这个时候,大人总是格外开恩,给我们每个孩子几毛钱,有时甚至一元。现在看来是少得可怜,可在那个时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简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到了秧歌场,买几颗冰糖或者几颗苹果,那感觉真的比现在酒店里的那些美味佳肴要好得多。其实对于我们孩子来说,与其说是看秧歌,还不如说是为了花这几毛钱,既解了嘴馋,又看了热闹,真是高兴得不得了!但是也有看秧歌看得起劲的时候,那扳水船的老艄公、骑毛驴的小媳妇,打情骂俏,说尽笑话,出尽洋相,往往引得全场大笑,我们也跟着笑。晚上闹秧歌的时候,那时没有电,常常是用棉花做两个足球般大的球挂在空中,蘸上煤油,在空中燃烧用来照明。也没有舞台,看秧歌的人围成一个圈子,就算是舞台了。尽管简陋,但是也照样给了人们快乐,绝不亚于现在看晚会的愉快心情!
闹秧歌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一般起秧歌的第一天要转院子,就是秧歌队要到这个村的每一家院子里去扭秧歌。转院子一般闹一个小回合或者踢个场子,然后由伞头针对主人的职业编唱几首吉庆、慰问的秧歌而告终。比如主人是个庄稼汉,那就可以这样唱:“进了大门细细观,院里住个庄稼汉,粮食打下千万石,骡马牛羊满圈站。”如主人是个匠人,那也可以这样唱:“主人的技术不一般,精雕细刻好手段,天南地北都称赞,一年能挣几十万。”再如遇到新婚人家,也可这样唱:“大红双喜红艳艳,新婚夫妇住福地,好比牛郎配织女,幸福生活万万年。”比如到了刚乔迁的新居,可以这样唱:“这个院落不一般,远远就看见金光闪,背靠金山面朝南,辈辈下来做大官!”也有这么唱的:“这对夫妇真能行,生的个娃娃真聪明,读书识字学本领,将来一定是个大贵人!”这样唱得主人喜笑颜开,又散糖又散烟,皆大欢喜!
闹秧歌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一般就是表演传统的秧歌剧,扳水船、踢二人场子、扭大秧歌等等。
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年正月看过的一次打彩门,真是热闹非凡。
彩门一般是三道门。两家秧歌互访时,主家搭下彩门,客家秧歌来到彩门前,主问客答,伞头相互比试,以示才情。
主:锣鼓响,鞭炮鸣,
头道彩门迎亲朋。
整容排队来欢迎,
赵子龙拜见刘长兄。
客:牡丹花开遍地红,
请帖飞来传友情。
低头来到彩门前,
好似唐僧来取经。
主:手旋花伞一朵云,
秧歌接拜众亲朋。
拦羊嗓子回牛声,
唱得不好情谊真。
……
主:唱得好,表得明,
文曲星下凡到彩门。
旗牌校卫快统营,
锁开迎进公馆门。客:一道彩门两盏灯,
两队秧歌一家人。
辫个蒜辫进彩门,
请兄给咱把头领。两个伞头这样唱得全场喝彩,都很佩服!所以闹秧歌要有一个好伞头,虽然农村人没有多少文化,但是有的口才确实很好。好的伞头唱秧歌真的是信手拈来,应变能力让我们不得不佩服!
乡村的冬天是荒芜的,但是人们却怀着满腔热情让这片荒芜的土地沸腾起来,让乡村成为歌的世界、舞的海洋!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