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改善致原生态土壤不复存在“山丹丹”能否依然“红艳艳”
陕北民歌的传承亟需创新
“西部歌王”王向荣
陕北民歌——陕北文化的金名片,在陕北的25个县(区)都能寻到它的影子。一曲《东方红》唱红了大江南北。2006年,包括陕北民歌在内的几项民间艺术成为榆林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迄今为止,王向荣、郭云琴、雒翠莲等近15人被纳为这一项目的传承人。
榆林
陕北民歌大本营
据榆林民间音乐研究专家樊军讲,解放战争时期,陕北掀起唱革命歌曲的文艺热潮。当时创作的《东方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革命题材的陕北民歌给陕北“长了脸”,一经传唱,红透了整个中国。
不少陕北音乐研究者表示,近些年,陕北民歌阵地又移回榆林,榆林民歌手在陕西省、全国大赛中获奖的人数和次数越来越多。毫不夸张地说,榆林是陕北民歌的大本营。2006年陕西省首届陕北民歌大赛,最终评选出的陕西省“十大陕北民歌手”均属榆林市籍民歌手。
王向荣
将民歌唱到了国外
今年57岁的定边民歌手乔金河,是定边县一位地道的农民。40年来,乔金河只要一钻进人堆里,有人若提议唱民歌,众人首推的演唱者肯定是他。和乔金河相比而言,崔苗、孙刚等新一批年轻民歌手的“粉丝”更多。崔苗、孙刚等参加了央视《星光大道》等栏目,将陕北民歌又一次推向了全国。
已被列为陕北民歌国家级传承人的王向荣已经走向了国外。他多次出访欧洲、日本、香港、台湾等地,演唱的民歌很受欢迎。经典歌曲《黄河船夫曲》经他原唱后传遍了全中国。“王向荣拥有大量的民歌积累,他一口气能唱百余首民歌!”樊军表示,这也是这位“西部歌王”的音乐路子能走这么远的原因。
小时候,雒翠莲经常坐在窑洞的脑畔上、山坡坡上听村子里每天广播的民歌。自此,雒翠莲对民歌的喜爱便一发不可收拾,并最终走上了民歌演唱这条路。据了解,和雒翠莲同样生活在农村,没有受过系统、专业民歌培训的民歌手在榆林还有很多。
陕北民歌
生存土壤已不复存在
近年来,学习陕北民歌的人群有增无减。然而,“陕北民歌处于危险的边缘。”樊军说。此外,现在的年轻人对陕北民歌“瞧不上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陕北民歌的传承。“一些知识修养高、懂音乐的专业人才应加入到陕北民歌的传承队伍中。”樊军说。
樊军表示,现存的陕北民歌,大部分反映了晚清至解放前陕北民众的喜怒哀乐。由于生活的改善,“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卖娃娃”等陕北民歌的“生存土壤”已不复存在。“若想更好地传承,只能将民歌与当今生活联系起来,在传承的基础上去创新,以吸引年轻的拥护者。”樊军说,如果榆林的民歌手现在还是张口“羊肚子手巾”,闭口“上一道坡坡下一道道梁”,照此下去,陕北民歌的传承路子会越来越艰难。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