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叫“地蹦子”的民间小戏曾经流行于秦岭深处的佛坪农村,由于承传老艺人去世没有后传人等原因,上世纪80年代便从人们视线中消失。近日,这一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又在佛坪县陈家坝镇悄然现身。
“地蹦子”戏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多由一旦一丑对歌对舞。演出不受场地条件限制,不论是村口、街头、场边,只要在地上放一张方桌作为舞台即可演出。有关资料显示,“地蹦子”起源于安康、商洛地区,清代后流传到佛坪县,兴盛于民国,过去在陈家坝镇就有许多表演“老把式”,艺人口授身传是地蹦子戏香火传承的主要方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热心的民间艺人们开始收集整理地蹦子戏唱腔剧本,凭记忆恢复表演技艺,使这一农民喜爱的地方戏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佛坪县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地蹦子”戏挖掘整理工作,支持艺人们在保护的基础上丰富和创新“地蹦子”戏的表演内容和形式,正着手准备“地蹦子”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