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碛口位于临县城南48公里处的黄河边,因黄河第二大碛——大同碛得名。大同碛位于碛口古街西南500米的湫水河入黄河处,是秦晋峡谷间最大的一个碛。黄河进入大同碛,河面急剧收缩为百米左右,河水涌向落差约10米、长3000米的倾斜河道,顿时水流湍急、浊浪排空、咆哮如雷、声震十里,观者无不惊叹。大同碛下游百米处,黄河河宽水缓形成了千米之长的天然沙浴场。 据介绍,碛口从清代乾隆年间兴起,此后200余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五里长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船筏在黄河里穿梭,驼铃在山谷里回荡,在京包铁路建设前的170年间,每日有50余只木船来往于碛口码头,大批的粮油、皮毛、药材等从陕、甘、宁、绥、蒙等地运来,棉布、绸缎、茶叶、陶瓷等物品,自太原、汾州等地由“向阳匣”陆路驮运至碛口,转销于大西北。民间有“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一说。文水民间有“青定头,南峪口,拴起骡子跑碛口”的民谣。当地养有500余骆驼,可见当年的繁华。正所谓“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 碛口古镇的街道、店铺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主街道顺着卧虎山,从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时曲时折。更有趣的是,古镇后街只有200余米,却转了十八道弯,这些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头铺砌,店铺都是平板门,门前都有高圪台。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条比一条短,形成了梯形的建筑格局。 据记载,碛口店铺大规模修建是从清乾隆年间开始的,道光年间,全镇已有店铺60余个。到民国五年,店铺林立,除本县外还有包头、河曲、绥德、府谷、孟门、汾阳、孝义、介休、平遥等地人开的店铺,多达204家。 这里的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院院相通,真可谓“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 当我们跟随导游走上了碛口的制高点——黑龙庙,向下一望,整个碛口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向黄河的上游望去,真让你感觉“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从两岸的高山之间缓缓而来,宽广的河面,微波荡漾,阳光洒在水面上,金光点点,这时的黄河就好像一个端庄贤淑的妇女缓缓前行,就像母亲滋润着秦晋大地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目送黄河向南流去,当它在碛口南面接纳了由东而来的湫水河之后,黄河一改刚才的温柔和贤淑,逐渐泼辣起来。河水涌向落差约10米、长3000米的倾斜河道,顿时水流湍急、浊浪排空、咆哮如雷、声震十里,观者无不惊叹。这时的黄河倒像一个健壮的后生,也像一匹脱僵的骏马,向南奔腾而去。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