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老爷” 的场景。
“打老爷”游戏是儿时游戏中最红火、最热闹、规模和气魄最宏大的游戏。人数至少四人,多时可达二十几人,再加上围观小孩,人数算是相当可观。
“打老爷”时,首先要找来一块较大的厚重石片(以能栽立为宜)当作“大老爷”,竖立在空地最远端。另外,根据参加游戏人数多少再配置“二老爷”“三老爷”等较小的厚石片竖立在“大老爷”前面,但不能遮挡住“大老爷”。下来再在“老爷们”的侧面竖立更小但更近的厚石片当做“衙役”,游戏中称为“耳则”。玩时如人多,也可增加耳则数量。
参加游戏的孩子都手持一块自认为最理想最好用的“瓦”(青石板打制而成,厚约半寸)作为“打老爷”的投掷武器。
打倒老爷 选出“老爷”和“罪犯”
游戏规则是在离“老爷们”七八米远的地方画一条下线(一线),再在目标与下线间不同距离画出二线和三线。游戏开始先投瓦,以离下线远近先决出“打老爷”的前后顺序,然后依次从下线用自备的瓦向“老爷们”击去。谁打倒竖立的石片后就不再打了,你打倒谁,你就取而代之,坐上“他”的位置。
这时参加“打老爷”游戏的孩子们的性格、脾气、做事和心理都在投打一瞬间显露出来。有的孩子一开始就充满勇气和信心,向最大的官,但也是最远、最厚重、最难打的“大老爷”头上打去。有的孩子却专捡离自己最近、最好打的耳则下手,他不图当官,但求保险安稳。当然一轮下来孩子们的思想也会变化,有的孩子打不准“大老爷”后就会调整思路,改变打法。有的孩子却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大有“不成功便成仁”之势。
“打老爷”的场面就很红火,小观众笑的、叫的、助威的、起哄的十分热闹。当有人打倒了“大老爷”,孩子们就会欢声雷动,呐喊叫好。当有人错失良机打空时,孩子们就会嘘声一片,笑声四起。
第二轮,由上轮失败者上进到二线,第三轮,再进到三线,对剩下的石片继续进行投击,直到把所有的石片打完为止。这里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竖立的石片一定要少于参加游戏的人数,这时剩下几个投不准者,自然就成为任人宰割的“罪犯”了。
三堂会审 老爷老爷饶不饶?不饶!
接下来就是“三堂会审”,也是“打老爷”中最具戏剧性的一幕。投中耳则的孩子也就是“衙役们”首先登场分列两旁,大声吆喊:“升堂……”这时由得意洋洋的“大老爷”带队,众官员随后,大家依次入座——坐在自己所打倒的石片上。在肃静中只听威严的“大老爷”一声令下:“带犯人”!于是“衙役们”就押解着“犯人”进入大堂。被押的“犯人”即使平时再顽皮、再刁蛮,这时也只得夹起尾巴,垂头丧气听从“老爷们”的判决处置。这和我们看戏剧升堂时一个样。
这时被押的“犯人”低声下气的问:“老爷老爷饶不饶?”“大老爷”开始行施淫威,一般会说:“听不见,说高些!”于是抓“犯人”的“衙役”就会压下犯人的头。无奈之下“犯人”只好赶紧提高声音重复一遍:“老爷老爷饶不饶?”“大老爷”威风八面,大喝一声“不饶!”
接下来审判时的具体操作就看“犯人”和“老爷”平时关系如何了,如果交情不薄,“大老爷”就会虚张声势却又轻描淡写,象征性的轻轻惩罚一下,随后就把权利交给“二老爷”。如果“犯人”和“大老爷”有矛盾的话,那么他就倒霉了,“大老爷”可以凭借手中权势来整你,直到把你折腾得够呛才罢手。再交由“二老爷”提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众“官员”审判完毕后,“三堂会审”才告一段落。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众“官员”审案时如惩罚过重或不合理时,“大老爷”有权干涉。“大老爷”权重一时,难怪孩子们从小都爱当一把手,都把目光盯在象征“大老爷”的那块厚大沉重的石片不放。
当“犯人”如获别人恩赦,便会心存感激,如受别人欺侮,更是恨之入骨。反正是憋住了劲,争取下次打倒“大老爷”以报一箭之仇。不过孩子们都很精,都会给自己留有后路,因此惩罚别人时就会手下留点情,以防自己不慎也成阶下囚时受到疯狂报复。
惩罚方式 吃锅盔拉红狗挑猴牙
判决惩罚方式主要有:1.吃锅盔:当然这“锅盔”并非关中人吃的大饼了,而是由“衙役”朝后扳住“犯人”双肩,用膝盖猛顶“犯人”屁股。重“锅盔”则由“衙役”退后几步,再猛扑上去利用冲力,用膝盖猛顶“犯人”屁股。
2.拉红狗:由“衙役”面对“犯人”,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犯人”的鼻子拉着走一圈。
3.吃青辣子:“衙役”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犯人”鼻子,由鼻梁往下狠劲拉到鼻尖再放开。
4.抿鼻:“衙役”用手压住“犯人”鼻尖,用劲向下抿压。
5.挑猴牙:“衙役”单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朵,中指探下去很巧妙却又很用力的的挺住“犯人”的腮帮牙床处。
6.老牛上坡:“衙役”用手重重捏住“犯人”的鼻子由坡下向坡上拉去。
7.吃草屎:“衙役”单手伸开五指,猛然从“犯人”额头象梳头一样将头发用力向脑后使劲抿去……
惩罚一般就只用两三种,是以娱乐为主的。各种惩罚有轻重之分,重罚之下每种方式还是疼痛难忍的,“犯人”往往被整得嚎啕大哭。但话再说回来,这样的游戏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们从小就要有自强、自立、奋斗、拼搏的进取精神,以及随时观察游戏进展,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机动灵活的行动准则。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童年时游戏还很多,当然,新时代的孩子们是再也不会去玩过去那些“土得掉渣”的游戏了。为了重现“打老爷”的游戏场景,笔者专门找来了学校的孩子,希望能为这款陪伴了无数人成长的游戏留下一点影像资料。我们希望这些照片可以告诉后人,“打老爷”在陕北悠久的历史中曾鲜活地存在过,并且给苦难生活中的孩子们带来过无穷无尽、永难忘怀的欢笑。
对于黄土文化的民俗研究来说,这也应该是件好事吧。而这,也正是我写下此文的初衷了。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