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人民网文化频道推出了“寻找幸福的‘年味’,晒晒你过年的温暖记忆”专题文化策划,介绍兔年春节的民俗文化。《说民俗,找年味》是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春节特别节目,介绍从腊月二十三到大年三十春节民俗。新闻中也报道一些地方通过搞不同形式的、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年俗文化活动,以期达到复兴春节的目的。还有的普通百姓、民间艺人、精英学者感于“春节”文化的式微,纷纷拿出“创意春节”方案…… 这一切活动,不仅在增加着春节的节日吉祥气氛,让我们的生活里流淌和洋溢着年节文化的喜庆色彩,让我们从庸常、平凡的日子里再一次怀想未来生活的美好、幸福。其实,我们在这样的春节年俗生活里,更体悟到春节这种年文化带来的一种生活与情感的仪式感,一种回归传统感。 今天,我们讨论春节年味儿的远去,春节文化的复兴,往往能够激起我们一些关于年节的美好回忆。的确,现今中年以上的人,对幼稚时过年的情形是不会陌生的,它是记忆中的一种幸福,也是回望中一道难以逝去的文化风景,更是这一代、下一代孩子的精神财富。但是今天,不只是孩子对过去春节的年味儿无法体会,就是现今的我们,经常听到的也是关于春节伤感的追问,曾经给我们带来欢乐和记忆的年俗渐行渐远,曾经的年味儿似乎正在成为一个美好的梦,甚至已有了被遗忘的危险…… 看看如今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一个个“洋节”已经西风东渐,一年又一年我们感叹年味儿越来越少、越来越淡,感叹和无奈年节文化被现代商业文化、消费时尚所严重裹挟、浸染,春节功能弱化,春节文化中的一些传统形式逐渐远逝、消失,于是,我们开始有了保护春节的行动,我们开始反问自己“我们还会过年吗?”我们已经深感到传统的远去,历史的断裂,过去记忆的模糊…… 当然,也有让人欣慰的,这就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纯粹精神的形式总被构筑于传统之中,当要保存下来的这些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位置时,传统就通过建立年年重复的节日来为它找一个位置;在节日的这一天,过去的事件得到了重演。这就是春节的意义,这就是传统的重要价值。春节,正是我们重温传统的一种神圣的重要仪式。 春节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节日文化的典型代表。如何保护我们的春节文化,保持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恢复传统春节文化的活力?如何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如何创新春节文化?如何使我国的春节文化活动引领世界各地的春节文化活动?现在,我们讨论和思考这些问题,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这样的两个关键点——我们的春节,我们的年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统。 春节,是我们民族祖先高度创造力的产物,经过几千年绵延、发展和传承,积淀和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丰富内涵。“年”是我们民族对丰收的纪念,是我们民族情感和生活的特殊标志。春节作为希望的象征,是整顿一年情绪、向美好未来重新出发的最佳时机,体现的是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对家庭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它是人性的回归,体现的是人本思想。春节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成为我们民族文化重要的“非物质遗产”。它是我们精神文化的根,已经深深交融于我们的血液之中,我们依靠这种民族文化的支撑使我们的生命直立,我们靠这种民族文化的气氛呼吸,所以,没有这个民族文化,我们的生命将是一片虚无。 正是身处中国传统的佳节,我们才感受到了平日难以感受到的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我们才倍觉民族和个体的强烈认同感和强大的凝聚力,我们感到这是一次年俗文化和典范仪式的高贵和神圣,这是我们的灵魂受到的一次精神洗礼,一次文化洗礼。它已在我们的精神和生命中刻下了标志,烙印了胎记,我们就是在这个传统中汲取、前行、创造,我们永远无法割断与这种传统的血脉联系。当然,传统和现代,存在着裂缝和缺口,但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对它的尊严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改变它的一种方式。我们懂得了,不能轻蔑从前祖先多少代人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文化长久不竭的生命力是既向后看也向前看的。 我们的春节,我们的年节,是我们的传统,而一个民族,一个生命个体,如果没有了这种文化,没有了这种传统,或许会失去一切……春节,不是需要我们永远的守望吗?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