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腊月二十九吃过晚饭后,人们一般都要早早入睡,因为第二天年三十要熬年,睡得很迟,而且大年三十白天还要做好多事,举行各种仪式。 大年三十本地也叫“月尽”。一大早,大人就起来了,家庭主妇生火做饭、收拾室内卫生,男人则打扫院里院外、担水、饲养牲畜。妇女待孩子起床后,把过年的新衣服给换上。大年三十的第一顿饭是“接年捞饭”,就是用当地产的黄米煮熟后,先捞出两碗(要冒尖起来)上面插几粒红枣,连同几天前已蒸好的花馍作为祭品,有次序地摆放在财神神位的前面,然后上香烧表,过年的仪式就算开始了。一般人家把擀好的豆面豆腐条、土豆条和在一块,做成豆面汤,再和剩余的黄米捞饭一起食用,这就是传统的年三十早饭。神木贺家川一带习惯吃猪肠子捞饭。刚吃完早饭,妇女们就开始张罗蒸糕,男人们则忙着贴对联、挂灯笼。接着要准备上坟祭祀的供品、香、纸(把白纸用铁制的“纸钉”打出铜钱的模样就是给老祖宗享用的冥币)。这些东西准备就绪后,家庭中除了老人行动不便,妇女忙着蒸糕,其他的家庭成员,一般是同一祖坟的家族成员不分男女一起出动上坟祭祖,也有的地方习俗女人不上坟。祭祖后顺便在柏树上折一些柏树枝回来,挂在门头上,还要留一部分晚上在灶口燃烧,据传此习俗也是为辟邪。等上坟回来后,糕已蒸好,接着开始准备午饭,因为要把蒸好的糕全部用植物油炸出来供一个正月享用,因此中午饭持续时间长。炸完糕后,一般人家都吃油糕粉汤。冬天昼短夜长,吃完中午饭后已是下午三四点钟,一般不再吃晚饭,因为午夜还要吃丰盛的年夜饭。吃完中午饭后,女人要再次收拾餐具、整理置放各种食品,男人则担满水瓮,准备好柴炭,在院子里垒“火塔”。神木地下煤炭储量丰富,因此过年有垒“火塔”的习俗。因为煤炭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北,城里和城北乡村过年时家家户户在院子里垒“火塔”,大的用炭上千斤,小的也有五六百斤。而城南乡村不产煤炭,且交通不便,平时做饭主要用农作物秸秆或柠条、蓬蒿、树枝等,过年垒的“火塔”也很小,有的人家为节省家用就取消垒“火塔”的习俗。当地流俗信奉各种神灵,村村都有庙宇,有的村庄甚至有几座庙宇,供奉各路神仙。大年三十前几天,村里男人已自发地将本村庙宇打扫干净,糊好窗户。年三十上午贴好对子,有的村庄也在庙里垒“火塔”。黄昏时候,到庙里上香、烧表、挂灯笼,同时在院子土神神位天地三齐之位前上香烧表。年三十一个晚上,讲究要上够三炉香。入夜,火红的灯笼挂起来,财神案前香烟缭绕,烛光明亮。小孩忙着放花炮、鞭炮,大人开始准备下酒菜,家里院里欢声笑语。晚上八九点钟,下酒菜摆上桌,全家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菜,晚辈向长辈敬酒,老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下酒菜都是自制的豆芽、粉条、鸡蛋、鸡肉、冱腊(用猪头肉压制的食品)之类。小孩天性好动,院里院外一会儿放炮,一会儿互相嬉闹。有的家族叔伯弟兄们邀到一起喝酒搳拳,有的一边抽烟品酒,一边聊天,谈家族村坊邻里的是非曲折、人情世故;谈居家过日子;谈气候节令,预测来年收成。到子时一刻,即十一点左右,家庭主妇就开始做年夜饭,男人开始点燃火塔,到十二点,家里院里灯火通明,火塔熊熊燃烧,家家鞭炮齐鸣,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送走旧岁,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接着开始吃丰盛的年夜饭:猪肉、羊肉、酥鸡、丸子、炒菜、馍馍、米饭一起摆上桌,全家围坐,各取所需,一派团圆欢乐的气氛。等年夜饭吃完,督促小孩入睡后,大人还在继续守岁。家庭主妇最辛苦,洗涤餐具,储存剩余食品。到凌晨两三点钟,男人夹几块烧红的炭块,放在小盆内,倒上米醋,在院内、室内转一圈,叫“打醋坛”。关于“打醋坛”的习俗,相传当年姜子牙封神时,存有私心,把所有神位都封出去,单把玉皇大帝之位留下准备封给自己。恰在这时,他的外甥张贵软磨硬缠,要求分一个神位,姜子牙只好把留给自己的玉皇大帝的神位让给外甥,自己只好封了一个“醋坛神”,统管诸神。因此,一切凶神恶鬼一闻到醋炭味就连忙离开,民谚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之说。从此留下“打醋坛”的习俗。实际上用科学原理解释,醋炭之味可杀菌防病。打完醋坛,放一个闭门炮,然后在门外放上铡刀、炭块,开始上炕入睡。而家庭主妇在入睡前还要给小孩新棉袄肩头缀上红枣、葱、蒜、鞭炮、铜钱等物,枕头下放上菜刀,以此镇妖辟邪,保佑儿女平安。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