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神木人称过春节为过老年,过老年是非常隆重的,时间长,内容丰富。首先是过年的准备阶段长,神木旧时有句俗话说:“一年四大忙,淘米、刷房、淹菜、卧羊”。四大忙中除淹菜之外的三大忙全是为着过年做准备的,所谓“卧羊”就是宰杀牛羊,神木地处蒙汉交界之地;受蒙族的影响,群众的食肉量较大,因此旧时每年冬初小雪前后,多数家户按各自的条件宰杀肉畜家禽,或购置肉食冷冻存放,为过年做准备。“淘米”是熟食加工的简称,也叫办年食,一般在腊月下半月进行,主要是蒸糕、蒸馍馍、做米酒。“刷房”实际是打扫卫生的代称,从家里到家外都要彻底清扫,这项工作大多在忙碌完之后的腊月尾完成。从衣服穿戴到吃喝烟酒、房屋清扫、柴炭储备,都要大做准备;忙碌整个腊月。有段民谣说得好:
腊月初;人忙忙。 腊月中,无闲人。 腊月二十一,扫尘当第一。 腊月二十二,推碾又压磨。 腊月二十三,灶君上了天; 腊月二十四;裁好红纸写上字; 腊月二十五,扫墓又祭祖。 腊月二十六,急忙备酒肉。 脂月二十七,剃头又洗脚。 腊月二十八,糊灯挂年画。 腊月二十九,一切用物都 备够。 腊月三十日,五香要扑鼻。 腊月三十夜,一轮红火升上天。
其次是过节时间长,又很隆重。从除夕的早上“捞隔年捞饭”起,挂灯笼,垒火塔子,贴对联等,一直要把节日过到正月二十三,敬人敬神到送鬼,每天都有要事一宗。正月初一过大年,最严肃的是起五更,因为是迎财敬神的事,所以不论穷富,每家都供奉着佛爷像和祖宗的牌位,五更起来焚香上供,点燃火塔子,放炮,以示财神进门大吉大庆。初二开始拜年,乡外拜年因亲友多隔山隔水不在一村,故拜年之举要延续到二月二前后。从初三起,亲友之间开始互相请吃(宴请),你请我,我请你,交换着会餐拖拉整个正月。初五是‘送鬼节”,这一天的凌晨,家庭主妇端上头天晚上扫下的垃圾,放一点糕馍之类的供品,插上一柱香,一起送出大门外,并念叼着说:“穷媳妇穷,早离我家门。”向南走上三百六十步后倒掉垃圾,在地上拣上一根柴棍,表示接上了财帛,然后往家跑。送穷是人们旧日穷困时的一个美好愿望,年年送穷年年穷。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送穷”也随之消失。初七是“人七”,也称过“小年”,小年的过法和大年基本一样,只是不放压岁钱,不拜年,更重要的是不担水,不扫地,不切剁,怕切烂剁乱人情门户。正月初八又是出行朝山的日子,朝山一次,全年通顺。至于说红火热闹,自然要数正月十五闹元宵。这天晚上街道两旁彩灯高挂,中间火塔相连,狮子、龙灯、水船等穿梭其间,欢笑连天,一派升平。闹元宵最红火热闹的是灯游会,灯游会占地数亩,九曲回转如入迷宫,灯火之多宛如群星,游过后消灾免难吉庆全年。闹元宵的活动至少要3天方能平静,这样正月里清闲日子并不多,一直要至“正月二十三,老驴老马歇一天”才告终结。神木人过春节实际是一组节日的总合,一个正月大小节日六七个,延续二十多天,用这么长的时间来过节,真可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神木人这样过老年是农耕文化的遗俗,客观上有两个好处,一是能放松精神集中休息一段时间,为新的一年养精蓄锐。二是备办食物,实际够整个春天享用,给春耕大忙做了物质上的准备;但同时也有一些弊端,既浪费时间,又有些铺张。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淡化过老年是必然趋势,也是一种进步,近年来神木的过老年逐步有所简化。 庙会 庙会本不是节日,但神木的庙会则另有一番情景,老百姓也借庙会走亲访友,请客吃饭,如同过节一般,所以赶会也可看作过节。有多少庙就有多少会,神木的庙多,庙会自然也多,仅在城周围每年就不下十次,每次只是三天左右;在这些庙会中规模最大的是四月初八和六月二十二的二郎山庙会。庙会的主要活动起敬神唱戏,会期多长,戏就唱多久。赶会的人除了看戏,还有求神问卦还愿等活动。过会期间庙上彩旗飘舞;香烟缭绕,钟声悠扬,游人川流不息,在戏台的周围,排列许许多多百货小摊、牲畜农具交易市场等,所以既是庙会,也是一次物资交流会。这样一次庙会既红火热闹、赏景游玩,又能交流物资,服务了生产,活跃了生活,一举而多得。垒火塔 垒火塔是神木人喜庆、节日最常见的庆祝形式,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垒上一塔,火光四溢,使夜如昼,冬如春,以示样和、温暖。火塔的材料是大块炭,将炭剖成规则的小块,垒叠成塔。塔形有四棱椎体的,有圆椎体的,也有四棱柱底座圆椎体顶盖的。火塔内是空心的,装以柴火,便于焚燃。观火塔最好的时间是除夕之夜和元宵之夜。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在房门前垒一火塔,受环境限制,垒得不高,一般是一米左右,虽然不大,但数量极多,登高观之全城如同火海。元宵之夜则是另一番情景,各机关店铺在大街上垒一火塔,街道开阔,垒得比较高大,最高的可达四五米,用炭五六吨,大街上三步一楼、五步一阁,点燃后火光相连,远处望仿佛一条巨大的火龙,再加上空中礼花的点缀,天地同辉,真正成了一座不夜城。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