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原先设过宽州。宋时,宋朝和西夏战事频繁,清涧一带为边防要地。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种世衡为鄜州判官,“时塞门诸寨既陷,世衡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延从之,然城险无泉,凿地得泉,因赐名青涧。命世衡知城事,世衡开营田,募商贾,通货利,城遂富贵。” (《纲鉴》)因城筑至山脚处,两山夹水为涧,涧水青青,河流两岸岩石色青,故赐名青涧。金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改设为县,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始改青为清,沿用至今。
清涧背山面水,左涧右隘,三山环抱,二水绕流,古称“全秦要地”,亦是“扼守延安关中之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涧从古到今,有不少和战事有关之人和事。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种吐衡镇守清涧时,西夏:元昊有两个心腹将军:野利王和天都王,各自带领精兵。种世衡久闻清涧僧王嵩可用,就让其在军中任职。世衡对王嵩推心置腹,并关心体贴,使王嵩愿为其效力。世衡故意对王嵩严刑拷打,带枷数十天,王嵩毫无怨言。王嵩受种世衡派遣到西夏行反间之计,历尽艰险,差点被杀了头,终于让元昊忌野利王,将其赐死,后来天都王也获罪,除掉元昊的左右臂,王嵩功劳不小。此王和尚就是《水浒传》鲁智深的原型。明末,清涧人赵四儿为县内一秀才,家贫而好读书,到一寺内借灯而读,故号“点灯子”。明末农民起义之时,点灯子亦乘机而起,而成了起义首领。还有清涧人惠登相,号过天星,亦成了起义的一个首领。清涧人敢于斗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有其光辉的一页。民国初年惠有光为实现共和东奔西走。1927年10月12日,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乐亭、阎揆要、白志强等革命先驱组织了清涧起义,这是大革命失败后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北地区的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它在陕西第一次树立了西北工农红军的旗帜,是陕北地区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一次预演和尝试,是创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前奏。1947年10月,这里还发生过著名的清涧战役,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716团团长储汉元即在战役中英勇牺牲,所以清涧城对面笔架山也改为汉元山。
清涧人闹革命前赴后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486人,全县有老红军400余人,为全国十五分之一。全国有清涧籍省军级以上干部50余人。1936年1月,毛泽东在红军东征时来到清涧袁家沟,一口天降大雪,毛泽东诗兴大发,写了著名的《沁园春·雪》词一首,写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惊世之作。1947年党中央在清涧枣林沟开了著名的枣林沟会议。会上作出决定: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同时直接指挥西北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朱德和一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到晋察冀解放区,进行党中央委托的工作。
清涧也是文质彬彬之乡。明朝白璧,隆庆元年举人,知定襄绛州,谥为文靖先生。子乃建,乃贞,人称双珠。乃建著有《雪楞集》,乃贞为著名进士,并有诗作问世,名重一时。石嘴驿王家堡的路遥,生于1949年12月,延大毕业后,写出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了奖;又写出《人生》,获了奖,搬上银幕,轰动全国;接着又创作了《平凡的世界》三部,写了中国1975~1985年十年来的变迁史,尤其是对黄土风情,陕北人生写得淋漓尽致,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不幸因患肝病,英年早逝,闻者莫不惋惜、悲哀。清涧有这样的人才是应该感到骄傲的。
清涧居秀延水之滨,清地盛产红枣,枣类食品甚多,为馈赠佳品,近年红枣销路甚广,为外地人欢迎。
陕北有句谚语,清涧的石板安定的炭,清涧到处产石板,石块质量好,用途广。到了清涧家户,举目一望全是石的天地,走上石台阶,就是石大门,两条腿子用石板作面,板面雕刻龙飞舞凤、山草花鸟,栩栩如生,也有的雕刻楹联,古朴大方,院内石板比比皆是,石窑洞皆用石头块垒砌而成,石驴圈、石猪圈、石鸡圈、石兔窝、石猪槽、石磨、石碾、石床、石凳、石地板,还有石枣棚。沿无定河畔人家,爱用石枣棚,棚子上石板开着蜂窝般的大小孔孔,里外通风,阴凉干燥,放枣极佳。户户有红枣树,家家有凉枣棚,还有的砌石厨房,更具特色。窑洞里石立柜、石床、石写字台、石椅、石桌、石板锅台、石炕楞、石板炕、石板脚地。甚至孩子们写字用的也是小而薄的石板。里里外外石板家具,给人别有洞天之感。手摸之凉凉爽爽,用手指头敲打铿锵有声,韵味清越。清涧的石板多,清涧的名石匠更多。一把锤,几条錾,一方尺子,一个墨斗,就是匠人的全部家当,凭灵巧之手和灵秀之心,把石头精雕细刻成了各种日用品,技术精湛高超,令人赞叹不已!
清涧人爱唱道情。道情原本是曲艺,后也作地方小戏登台演出,清涧道情土生土长、土色土香很有特色。60年代曾有《赛畜会》上省汇演,轰动省城;30年代又有《接婆姨》一戏赴省演出,也获得好评。
清涧人饭食以谷类豆类为主,做饭技艺极高,有如下特点:一为一料多变;二为粗粮细做;三为拙粮巧吃;四为多料配制;五为汤食为主,有“宁可稀流流,不敢断流流”的俗语;六为以菜代粮。风味食品在韭盒、芝麻饼、煎饼等,煎饼较为有名,街上常有售卖。白姓、惠姓、高姓、刘姓等为县内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