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榆林市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陕北人的窑洞生活 (1)

2014-6-18 14:10:16   来源:互联网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一、引子
   

    今年三月我和我们课题组成员中的一行三人到陕北做了为期二十几天的考察,在考察中我对陕北人的窑洞生活发生了浓烈的兴趣,围绕着窑洞的居住形式形成了陕北人特有的物质生活形式和文化生活形式,也形成了其特有的民间艺术表现方式。
    陕北包括延安和榆林两个地区,我们主要是考察了延安地区的两个县的两个村庄,一个是洛川县的谷咀村,一个是安塞县的郭塔村。本文是通过对这两个村庄考察后所写出的一份田野考察报告。
      

    从地理学上来说,陕北是一个特殊原因被割裂而异常突出的地壳板块。它既不属于关中——中原文化型的地理地貌,也不属于塞外草原瀚海文化型的地形地貌。它和关中虽然同属一省,但人文地理和自然却迥然相异;它与塞外草原沙漠虽然毗连为邻,但在历史上却一直存在着经济和文化的鸿沟;它与晋西、宁东和甘东虽然同属黄土高原,但却被黄河以及上游支流切割开来,形成了经济和文化的离异状态。并成为一个独立性极强的特殊地域。
      

    我们所考察的洛川县,处于陕北和关中交界的地方,地形较为平坦,为典型的黄土原地形。所谓的原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开阔平坦之地,在远古时期黄土高原一带原的面积较大,植被丰富,森林覆盖面宽,水资源充足,有众多的河流山川及湖泊。以后由于战争,由于过度的开发,还由于长期的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方式,使这里原始的森林遭到大面积破坏,大量的水土流失,干旱和雨水的冲刷,由厚厚黄土层所积成的原与原之间开始出现了裂痕,天长日久,宽阔的原上沟壑纵横,形成了当地人称的沟沟、峁峁、川川、梁梁的地形。虽然洛川原沟壑纵横,但与整个陕北地区比较起来,地面相对宽阔平坦,起伏不大,沟谷切割相对微弱。因此,这一带为陕北农业较发达区,远在五六千年前,原始先民就在这里创造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这里的农事活动,以种植小麦和五谷杂粮为主,兼少量畜牧业、桑棉及园艺。同时,还盛产苹果,是黄土高原上的花果之乡。农民生活相对富裕,由于离关中较近,其习俗据有关中和陕北杂交的成分。
      

    我们考察的另一个地区——安塞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与古长城和内蒙古毛乌素沙漠遥遥相对,在地质构造上里属于鄂尔多斯地台。鄂尔多斯地台也是陕北构造盆地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古老的地台。从地貌来看是属于黄土峁梁状丘陵地带,属于由斜梁演变成黄土峁居于主导地位的地貌类型。正因为如此,其梁峁遍布,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如果说陕北是独立性极强与塞外割裂的特殊地域的话,那么安塞则是“独立”之“独立”,“特殊”之“特殊”的地域了。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地域和与外界隔离的封闭环境中,安塞文化和艺术才较少渗透和吸收外来的文化和艺术成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根据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的特点,安塞县和洛川县的居民以窑洞为主要的居住方式。


二、窑洞构造与历史追踪
      

    由于地形地貌上的区别,我们所考察的洛川窑洞和安塞窑洞各有区别。洛川地处开阔的黄土原上,世代以定居农业为主,居处以坚实耐用为要旨,根据不同的地形,窑、夏、房并存,院落格局多体现聚族而居的特点。其中最常见的是窑洞,原始先民“穴居而野处”,穴是窑洞的雏形,窑洞是穴的延续与发展,具有原始习俗的遗风。洛川传统的窑洞为土窑洞,但现在的许多窑洞则是以砖石砌筑为主。这一带黄土层厚,且结构紧密,直立性能好,打的土窑结实耐用,有“前年古槐问老窑”之说,意思是想知道千年古槐的生长,需问历年久远的老土窑。川道土窑,多在向阳避风的山脚开挖。原面土窑,多临沟沿。一层层,一排排的土窑村落,渭称“窑巢”。
      

    洛川地区由于地域开阔,其窑洞多为平地起窑,由于不用依托山崖,当地称其为明庄子式窑洞,也称独立式窑洞。但在平地上也要将房子建成窑洞,我真有点不理解,后来才知道对于当地人来说窑洞有很多的优点,不仅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节约土地,而且还冬暖夏凉,同时材料也便宜易得,大多只是一些黄土、石头、柳条一类当地随手就能取来的材料。
      

    这里的独立式窑洞大都是在平地上用土坯或砖石砌筑成的,其是先用原状土筑窑腿,再用拱形木板做支架,逐段砌筑砖石。拱顶上覆盖黄土厚达1米以上。这种窑洞可在前后两头开窗,通风和采光都比靠崖式窑洞好。由于地形不同,安塞一带的窑洞和洛川一带的窑洞又不一样。安塞属于黄土高原的腹地,这一带沟壑纵横,川道狭长。在这里窑洞一般都是不规则的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山脚下、半山腰、沟冲两侧或黄土原上。根据地形,有的表现为随着河道做盘曲状发展;有的在带状连续中突然隔一个土崖、隔一面荒坡,或中断数十米后再延伸;有的是集中在一个广阔的大沟塘里或者是宽广的原壁上;还有的集中在一座黄土峁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逶迤层绕着许多条窑洞的长带,构成一个村落。
      

    这里的窑洞都属于靠山窑,也称明庄子或沿山式窑,一般是从土崖的立面取洞口,向崖体里水平掘进,挖出单孔或并列的多孔窑,多孔窑之间也可将相邻窑壁凿通成连窑。窑室藏在山崖里,露出来的壁面上装有窗户和门,当地人称其为窑脸,窑脸外面的平地,由院墙围着,还有一个院门,但当地人不称其为院子,而是将其称为脸畔。每间窑的窑脸就是窑洞最重要的对外装饰区域,一般是在右边或两边用砖垒成矮墙,上面则是放大了的花格亮窗,与左侧或位居中的门共同构成宽敞明亮的木结构区域。在亮窗与门楣上,以一条方木框相隔,窗户上面方是一半圆形券拱,拱券和窗户被分成三个区域,组成一面半圆形的花窗,中间的区域为两扇通气窗和通气孔,两边为亮窗。这样不仅增大了窑内采光量,通气量,而且形成了极富装饰性的几何图案的表现区域。我们连走了许多家窑洞,没有发现有一家窑洞的花窗窑脸上的木制几何图案是相同的,里面千变万化,很富有趣味性。据说以前窑脸上的窗户较小,这种大的花窗窑脸的装饰是近几十年才兴起来的。就对在半崖上打的土窑,称为“崖窑”;在窑一侧另凿一小窑,外面伪装,内储粮水财物,以避匪盗,称为“暗窑”,一明一暗的侧窑叫“拐窑”,做仓库或住人。
      

    安塞一带农村的窑洞虽然大都是建在黄土高坡的梁峁上,但其地形凹进突出,有不少的地方是大片的土地,有的是窑洞门前的达到或空地,有的则是耕地。
      

    记得一次我们在郭塔村的一条开阔的地上行走时,发现有很多用石头垒成的、四面还有孔眼的有近一米高的柱子式的东西,开始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后来看到里面有烟冒出来,才明白这些柱子原来是从地下窑洞里伸出来的烟囱。这到是一片很有情趣的景观。正是:“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院落地下藏,窑洞土中生;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绿树簇拥处,农家乐悠悠。”
      

    由于开掘窑洞常常是在黄土表层下深达数十米的坚实的原生粘土中进行,故能保证窑洞使用寿命很长,一般情况下,窑洞都能维持百年以上的使用期,有的甚至使用了三百多年,除门窗外,窑内依然是完好无损。
      

    追溯窑洞的发生年代,最早发现的可能是西安半坡遗址的“窑穴”遗存,实际上远古的先民们凿穴而居,是很普遍的。它应该是人类最早的一种居住形式之一。但最终它是如何走向完善,成为一种地方性独特的建筑群体,探讨起来会有点意思。首先它的存在前面已提到,是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物产紧密相连的。那么它走向完善,而成为一种固定的建筑形式而存在,有学者认为是与古人凿崖而成的烧陶的窑炉有关系,故称窑洞。《诗经·大雅·绵》曰:“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汉郑玄笺:“复者,复于土上;凿地曰穴,皆入陶然”。在古时陶和窑同音通义。在中国和日本都有称陶瓷业为窑业的传统,在陕西、河南、山东一带陶瓷工场,人们很少说“陶瓷”,而总是称其为“窑活”,“窑货”,“陶瓷厂”也只说是“窑场”。也就是说,陶和窑是可以通用的,因此,“陶复陶穴”这句话就有可能是两种居室的形态,“陶复”也许是属于在原上的平地而起的明庄子式窑洞,“陶穴”则是在土崖上凿穴而成的靠山式窑洞。由此看来有关窑洞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
      

    同时由此得到的启发是,窑洞会不会与远古时人们烧陶建窑有关。有学者认为,仰韶人陶窑复原的研究,告诉我们在陕西一带原始制陶业的窑炉多是靠土崖淘洞;横穴的柴灶与下沈式的陶货焙烧坑,两者之间连通以火道,这一切都需要把握土层的承接力。可以设想,无数次选址、掏窑建炉,使我们的先民熟悉了这块黄土地的土性,从而为发展大型的容人安身的窑洞居室奠定了基础。而且凡是窑洞居室,一般都有连锅灶和炕,窑洞里的烟多是通过火炕或火墙、烟道,然后从窑顶的烟囱直冒上去的,这一热量循环过程颇似陶窑的窑炉烧制过程。所以其认为,“陶穴”这种居室的形态应即是凿崖而成的窑炉的转化物,称其为窑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这种说法我们无法与当时的情景应证,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还不会书写,因此也就没有任何文献数据来向我们描述,远古的乡民们是如何从天然的洞穴受到启发,又如何通过烧陶,而改善了自己建筑洞穴的环境和条件。
      

    陕北的窑洞是人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最好典范,从节约材料、能源和土地资源的角度来讲,其充分利用了黄土地区丰厚的黄土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使当地的黄土物尽其用,这就弥补了这些地区燃料与木材的短缺状况。另外,这些窑洞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因山就势,充分利用山地、坡地和荒原,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具有一定节约用地的意义,同时,也不破坏任何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且当地的居民们可以自己动手,自力建造,施工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期长,还冬暖夏凉,节约调节温度的能源。这是一种主要靠劳动来创造空间环境而不依靠外来材料的,将人工与自然融为一体,敦厚朴实,别具一格的陕北传统建筑。

 

三、窑洞内的家居与布置
      

    在窑洞的居室中,炕和灶是其中最主要的生活设备和活动区域。为了使洞穴般的居室里亮堂一点,窑洞的四周都刷上白色的石灰,窗户上也贴满白色的窗格纸,再在居室的墙壁和窗户上配以大红色的剪纸花,便显得格外的明丽。为了与这明丽的色彩相呼应,箱子上、柜子上和瓦瓮上也都绘满了艳丽的图画,这些剪纸和图画,不仅使窑洞里充满了生机,同时,这些人工的绘制的丰富的色彩也弥补了黄土高原上大自然的单调。
      

    以洛川一带窑洞为例,这里的窑洞一般没有专门的客厅,大都是厨房兼客厅,由家中辈份最高人居住,这里是家庭活动的中枢,一日三餐,待客议事都在这里举行。里面的最主要的设备应属当地常见的灶头和炕头,一般炕头和灶头是挨在一起的,当地有句俗话叫“锅台挨炕,烟囱朝上”,做饭时的烟火顺便就能把炕烧热,一举两得。炕上铺着毡子,放上小炕桌,具有浓厚的黄土高原风格,还透露出一些游牧民族生活的遗风。因为这一带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和农民主混战居住的地方。在当地殷实人家的客厅里,我们看到有中原一带家庭常用的案几、八仙桌、官帽椅、太师椅等,由此可以看出,洛川虽然属于陕北,但也受到关中文化的影响,因为关中交通方便,和中原交流频繁,一些有钱人家里的摆设,几乎是中原式的,而这种中原式的习俗又影响到洛川,说明当地的文化是替进式传播的。
      

    为了真正深入陕北人的窑洞生活,我们来到洛川县的谷咀村,和当地
编辑:秦人

榆林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榆林红石峡 榆林旅游景点:红石峡 榆林旅游景点:白云山
榆林旅游景点:统万城遗址 榆林旅游景点:北台南塔,六楼骑 榆林旅游景点:米脂杨家沟革命纪
榆林旅游景点:米脂姜氏庄园 榆林旅游景点:神湖【神木红碱淖 榆林旅游景点:香炉寺
榆林旅游景点:高家堡古城 榆林旅游景点:扶苏和蒙恬的墓陵 榆林旅游景点:韩世忠故里—蕲王
榆林旅游景点:明长城 榆林旅游景点:戴兴寺 榆林市景区(景点)名录
榆林市美食 更多
百变“鸡蛋饼”[图]
陕北黄酒[图]
百变“鸡蛋饼”[图 陕北黄酒[图]
洋芋丸子[图] 陕北年馍馍[图]
绥德黄国胜老汉的黄 榆林米酒[图]
榆林香哪 榆林传统十二件菜
榆林美食:炸豆奶 榆林美食:拼三鲜
榆林市特产 更多
榆林市地方特产:红枣-吴堡
榆林市地方特产:油糕
陕北老人头像 榆林特产拧条
榆林地毯、毛毯 榆林豆腐
榆林市地方特产:塞 榆林市地方特产:榆
榆林特产:佳县油枣 榆林特产:清涧红枣
府谷特产:山羊绒、 府谷特产:名贵杂豆
推荐信息  
·合阳农村见闻:龙口夺食[图]
·非遗奇葩 流传千年的风俗——药王山“二月
·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图]
·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陕南民俗:“杀年猪”与吃“泡汤”习俗
·2013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儿时的记忆——老式爆米花机[图]
·西安亲戚之间的称谓习俗
·西安社会交际时的称谓
·西安民间称谓习俗
·西安家庭习俗
·西安家族习俗
·西安民间日常饮食习俗
·2012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最新更新  
·陕北的新娘是怎样被迎进门的?
·陕北“转九曲”与“燎百病” (1)
·陕北歇后语 (1)
·陕北民间艺术-赶毛驴
·陕北秧歌舞
·陕北的小石狮 (1)
·跳火节
·安塞民间绘画的风格
·陕北民俗-送祭饭
·陕北民俗婚姻
·月老传说与古代婚俗
·不拜天地拜炉火的蒙古族婚俗
·各民族婚俗拾零之二
·各民族婚礼拾零之二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