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榆林市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陕北“转九曲”与“燎百病” (1)

2014-6-18 14:10:09   来源:互联网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陕北在元宵节除观灯、看社火外,还有一奇特风俗“转九曲”。用高梁酐杆扎成弯弯曲曲的阵式九曲十八弯,每个转弯处放一盏用白萝卜挖成的灯,灯油为百家所集,整个“九曲”共有360盏灯,象征一年的360天。男女老少争转九曲以辟百病,青年妇女往往趁人不注意时“偷”盏萝卜灯,据说可早生贵子,偷“老杆”房的灯最佳。 正月十六,有的地方携酒登山聚饮,名曰“散百病”。延安等地则在夜晚点燃篝火,大人小孩在火旺时跳来跳去,称之“燎百病”。人跳完后,还把家中被褥衣服也抱出来,在火堆上方绕一绕;甚至把家养的小羊、小狗等牲畜动物也让小孩抱着从火堆上跳过去。这种“转九曲”与“燎百病”的民俗因何而来呢?有什么意义?笔者试作一探讨。

 

元宵节张灯习俗始于东汉,源出于佛教。我国古代元宵节民俗活动中有一项叫“走百病”。“走百病”始于何时?笔者认为此风俗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唐代有别于其他朝代,在男女交际方面,唐代妇女不拘礼法,比较自由放任,亦为妇女参加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至宋代,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载北宋都城汴京 正月十六盛况“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元夕》载:“都民士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娥……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这些记载虽未明言“走百病”,但妇女结伴群游,则是事实。

 

明清两代至近代,“走百病”风俗十分流行。但该项活动在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名称和具体活动形式有所不同。南方称作“走三桥”,妇女们于元夕互相邀约,三五成群,一路观灯赏月,历三桥而止;而且返回的路不能重复,须从另路而回。清人顾禄的《清嘉录》载:“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按:长、元《志》皆载:‘上元,妇女走历三桥,谓可免百病’”。在北方,称之为“走桥”、“走百病”。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春场》记载: 正月八日至十八日,集东华门外,曰灯市,贵贱相沓,贫富相贸易,人物齐矣。妇女着白绫衫,队而宵行,谓无腰腿诸疾,曰走桥。”明代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一》中云:“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令人持香辟人,名曰‘走百病’。旧日北京在“走桥”、“走百病”的同时,还有“摸钉”的习俗。《宛署杂记》载“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是夜驰夜禁,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俱不闭,任民往来,厂卫校尉巡守达旦。”清人劳之辨《上元杂咏》:“旧有宜男   ,城门踏月过。相邀诸女伴,夜半手摩挲。”咏的也是这种风俗。

 

考究以上风俗活动,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妇女结伴群游,二是出游时都穿白色衣服,这在小说《金瓶梅》中也几次提到这风俗。三是出游的目的是消灾免病,四是不走回头路。有学者考究这项民俗活动的原初意义,是属于一种妇女的求育习俗,源于古代人们对于集团活动生殖力的一种信仰崇拜观念,只是后来这种原初的意义被逐渐淡化了。

 

因此,笔者认为陕北元宵节“转九曲”奇但不怪,实际上是“走百病”风俗的演变。陕北地处高原,天旱少水,无桥可走;陕北历代战祸连绵,城门不可洞开,无钉可摸,而“转九曲”因陋就简,故而风行。就九曲来源传说,或因黄河九曲十八弯而产生,或因古代战阵而萌生,说法不一。但活动过程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却与“走三桥”、“走百病”相似:妇女不论长幼皆结伴相走;转一圈九曲消灾祛病一年顺当;九曲十八弯没有一曲会重复。更为独特的是在其他地方淡化的生育崇拜,在陕北“转九曲”中强化了。“转九曲:的高潮是”偷“灯盏或拔旗(安塞等地“转九曲”时,九曲中央置桌放斗,斗上插小旗,高者代表男孩,低者代表女孩。结婚未育妇女围桌抢旗,以了心愿)这种原始的生育观念仍被保存至今。陕北“转九曲”时灯盏的制作为何用萝卜而不用其他(如洋芋)?我认为也有其用意。潘光旦先生在为蔼理斯《性心理学》所作的译注中指出:“性与触觉的关系,方面甚多,……一个女子,要她在日常环境之下,和男子的生殖器官发生触觉的关系,当然有种种的顾忌,但若和它象征性发生接触,就没有顾忌了。不但没有顾忌,并且往往是一件公认为吉利的事;至于吉利何在,就得看当时当地社会的设词了。”故潘先生认为北京旧俗“摸钉”隐含了妇女象征性性接触。陕北妇女“转九曲”时偷萝卜灯,其隐含意义也如“摸钉”一样。

再说“燎百病”,这项风俗活动与“走三桥”、“走百病”不同,明显地体现出对火的崇拜。那么这项风俗缘何而来?我认为,这是受蒙古文化的影响所致。蒙古人崇拜火,认为火神是幸福与财富的赐予者,也是家庭的保护者,认为火具有使一切东西纯洁、常存的能力。因此,蒙古人素以火洁净万物之俗,以祛除一切不祥。如古代,使者或王公觐见可汗时,都必须从两堆火之间通过,其携带物品也须如此,以便净化。陕北历来就是民族交流融合的“绳结区域”,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大熔炉”,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走百病”风俗在陕北异化为“燎百病”,正是蒙汉文化融合的结果。

 

陕北人对火的崇拜不仅限于 正月十六。有的地方 正月十五燃火,谓“神火”; 正月二十三燃火,谓之“鬼火”; 正月三十燃火,谓之“人火”,大人小孩在火堆上跳来跳去,谓之“散灾”。有的地方正月十七、十八燃火,叫“送蚰蜒蝎子”,把柴草灰烬用铁锨一一倒于坡洼或大路旁,谓之将蚰蜒、蝎子等毒虫送走,全家人将不会受毒虫的伤害啮咬。二月二也燃火,祈求当年风调雨顺,并将未燃完的余火分为十二堆,从其熄灭的先后来占卜预测本年每一个月的阴晴阳缺。尽管时间和称谓不同,但这些风俗活动都与火有关。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对欧洲火把节的形式和涵义作了充分和探讨。陕北人对火的崇拜敬仰,并非受欧洲人的影响,而是受蒙古习俗的影响。

总结上文,归纳三个结论:(1)陕北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一个迟钝的、相对封闭的文化圈。陕北民俗保留了较多的原始文化基因。(2)陕北民俗“转九曲”是古代民俗“走百病”的演变,但其中蕴涵的原初文化意
编辑:秦人

榆林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榆林旅游景点:神木二郎山 榆林旅游景点:红石峡 榆林旅游景点:白云山
榆林旅游景点:统万城遗址 榆林旅游景点:北台南塔,六楼骑 榆林旅游景点:米脂杨家沟革命纪
榆林旅游景点:米脂姜氏庄园 榆林旅游景点:神湖【神木红碱淖 榆林旅游景点:香炉寺
榆林旅游景点:高家堡古城 榆林旅游景点:扶苏和蒙恬的墓陵 榆林旅游景点:韩世忠故里—蕲王
榆林旅游景点:明长城 榆林旅游景点:戴兴寺 榆林市景区(景点)名录
榆林市美食 更多
百变“鸡蛋饼”[图]
陕北黄酒[图]
百变“鸡蛋饼”[图 陕北黄酒[图]
洋芋丸子[图] 陕北年馍馍[图]
绥德黄国胜老汉的黄 榆林米酒[图]
榆林香哪 榆林传统十二件菜
榆林美食:炸豆奶 榆林美食:拼三鲜
榆林市特产 更多
榆林市地方特产:红枣-吴堡
榆林市地方特产:油糕
陕北老人头像 榆林特产拧条
榆林地毯、毛毯 榆林豆腐
榆林特产:洋芋产业 榆林特产:子洲特产
府谷特产:海红子 府谷特产
榆林特产 榆林特产:佳县油枣
推荐信息  
·合阳农村见闻:龙口夺食[图]
·非遗奇葩 流传千年的风俗——药王山“二月
·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图]
·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陕南民俗:“杀年猪”与吃“泡汤”习俗
·2013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儿时的记忆——老式爆米花机[图]
·西安亲戚之间的称谓习俗
·西安社会交际时的称谓
·西安民间称谓习俗
·西安家庭习俗
·西安家族习俗
·西安民间日常饮食习俗
·2012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最新更新  
·陕北歇后语 (1)
·陕北民间艺术-赶毛驴
·陕北秧歌舞
·陕北的小石狮 (1)
·跳火节
·安塞民间绘画的风格
·陕北民俗-送祭饭
·陕北民俗婚姻
·月老传说与古代婚俗
·不拜天地拜炉火的蒙古族婚俗
·各民族婚俗拾零之二
·各民族婚礼拾零之二
·武侯祠庙会
·黄土地上的盛会“打醮”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