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世间的事物总是相对的,就象办喜事有人掉眼泪一样,而陕北人的丧事送祭饭,却能在孝子的参与之中,在悲哀的气氛令人开怀大笑,人们见怪不怪,也算是一大奇观了。 送祭饭通常在抬埋人的前三天晚饭后进行,孝子们五六人一排,纵横列成方队,象体操队行一样散开,面对灵堂依次跪下,其中一个孝子负责教正队形,四周围挤满看热闹的老老少少。乐队奏起进行曲调,表演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始。送祭饭的艺人身着华服(通常为男性)头顶带花边纸条的方型食盘,食盘中放着祭品,手拿扇子或彩巾,踩着乐调在孝子中间来回穿插起舞,舞姿动作夸张,营造出一种诡秘、妖娆的气氛,时不时地引起围观村民的哄笑。最后扭扭捏捏到灵堂前,腿一盘,头一转,食盘便旋转360度,被人接着摆在供桌上。 接着进行的就有难度了,孝子们不规则地在身边放着钱(大多为一元)扭秧歌的艺人手不能着地,头顶食盘的祭品不能倒,或盘腿匍匐着地,或劈叉卧倒,只能用嘴衔起,起身时同样手不着地,在音乐声中来回捡着地上的钱,捡完钱后将祭品送上祭桌。来回往复。孝子们渐渐加大了拣钱的难度,他们在书里夹着钱,酒瓶里塞着钱,碗底下,盆底下压着钱。扭秧歌的艺人要在人为设置的重重障碍中,想方设法用嘴衔起,面额大一点的钱,如五圆以上,则嘴也不能动,必须用眼睫毛夹起来,方可拿走。更有绝的,一艺人在闲暇时说:用两块方形玻璃沾上水,里面夹上伍拾圆,他用嘴照样可以将钱取出,而在旁做实验的人,用手怎么也掰不开。 面对一些小钞,(不足一元)艺人则一躬身,便检走了。当然,也有在捡钱的过程中,食盘的供品不慎掉到了盘里,这时候,主事的就要惩罚艺人,他们抬来一张大桌,桌上摆着小桌,小桌上摆着凳子,艺人头顶食盘,谨慎攀登,站在最上面的的小凳子上伴着乐曲扭动,而人群中便传来助威的呼喊声和阵阵掌声。当然孝子们放得钱越多,艺人就会尽心尽力,表演的就越精彩。 送祭饭一般要表演三个小时,在贫瘠静寂的小山村里,这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子夜时分,灵堂前摆满了祭品,有彩纸绷碗绷盘,绷盘彩米粘就的“千古永存”,摆放在上面,绷碗彩米粘就的二十四孝摆放两边,分别为:丁兰刻木贤孝心,玉祥卧冰为母亲。中间的供品分别为肉食、面食、水果。最醒目的当属灵前立起的引魂幡了,此幡高约余丈,上有仙鹤引路,中为莲花宝座,下垂花花绿绿的彩带、小灯笼、冥币网络装饰直垂地面。 天上的星星挤到了灵前,好奇地眨眼观望,帮忙的人在灵前将大小桌交叉叠起,分别在每层每角点燃蜡烛曰:七星灯。上路灯则是用寸把长的玉米芯浇上柴油,随孝子洒在通往墓地的路上点燃,仪式完后,当人们返到灵前时,但见上路灯与天上的星星衔接,弯弯曲曲,星星点点,直到灵前的七星灯,蔚为壮观。使人仿佛置身仙境,恍恍叹然!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