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榆林乡民的基本服饰是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着光板老羊皮袄和大裆裤,内着白褂子、红裹肚,脚蹬千层布底鞋,有的头戴毡帽、腿裹裹腿,脚穿毡靴,这些均反映了在陕北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从事农耕、游牧等不同生计活动的需要,以及历史上各游牧民族、农耕民族服饰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继承。唐代诗人张敬忠《边词》中说“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只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荷花时”。可见这里比关中要迟一个季节。《汉书 匈奴传》载匈奴服饰:“自君王以下,盛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方向旃裘”。《旧唐书 党项传》载党项服饰:“男女并衣裘褐、仍披大毯”。大裆裤、裹腿、头上扎羊肚手巾显然是由游牧民族服饰演化而来。南部各县较之北部各县稍暖和,穿皮大衣的不像北部那么普遍。四季温差大,有二八月乱穿衣的说法。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