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大忙谓之夏收、夏忙、夏管,是农民最辛苦的季节,凡现在年龄在50以上年龄的人们对三夏的词汇感慨至深,深及骨髓,那么如今的三夏又是怎么的一番景象?农民心里想什么?他们最关注什么?笔者三夏期间深入农村农民之中,利用农忙间隙搞了一点合阳农村调查,形成一家之言,写作出来,仅作参考。 龙口夺食已不再是三夏大忙的头把交椅 过去,农村人三夏忙,忙在沿用传统的牛拉犁耙土车,用人工割麦,人工拉运,肩扛力推,遇到上坡,使足劲儿,全家人一鼓作气团结奋斗,合阳县同家庄镇三池村南的’瞪眼坡”就是一个历史见证,那条两边都是悬崖的仅能过去一个架子车的土道上三夏期间云集了4个生产小队的200多户6、7百男女老少人员,轻车让重车,牛车让人拉的车,成为大家公认的规则。避车都是大老远看到麦车,快步使劲拉车到地头稍宽点之处避让来车 上瞪眼坡时,先在坡下松些片刻,再发力上坡,吆喝牛的吆喝牛,拉牛绳子的拉绳子,小麦车后边的人肩扛鼓劲,就是那样,稍有点劲不齐,力不均,正上半坡的麦车就倒后来,那一倒,打破了小麦车上的平衡,绳子一松,车失去重心,常常车翻人伤挡道,更有拉运的牛腿软力乏,到半坡偏不走了,你就是用鞭子狠抽,也只管一个劲的往后退,那发自口里的吆喝声、喘气声、汗如雨下的农民收获图景,在这一刻彰显无遗。撒落的整车小麦挡住仅能一车刚过的乡间土路,造成前后交通堵塞,主家手忙脚乱,前后的人们过来打探帮忙推车,装麦,有道是;上阵离不开父子兵,杀敌离不开亲弟兄,众人齐心协力,千难万险不怕,人性的光辉都在这一刻显露无疑。当倾翻的车辆被众人扶起帮助的推上坡后,道路开通,一切又复归于正常。间或,常会听到那高亢激越的秦腔之音传来,那是黄土地的农民们一种消闲娱乐。 而今,机械化的普及,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但更重要的是农民种植观念转变,自觉地调整产业结构,沟地普遍已不种植小麦作物,栽植的都是花椒树、柿子树、核桃树等经济林木,年轻人上学的,在外打工的比较多,农村给人感觉少了一点生气和活力,小麦的种植面积也普遍减少了,而且都集中在村子前后左右的平地里。地头、村口等联合收割机来收麦的,基本都是年龄偏大、出不了远门的男女劳力和看娃的妇女,割小麦的镰刀已经依稀,地里已太看不见有人用镰刀割小麦,就是进地头的小麦,人们也不用镰刀,让收割机直接开进地收获。 年轻人更是省事,收割机收获的麦粒也不装袋子,直接将三轮车开到收割机出小麦的口下,哗哗哗,收获的麦粒都流在三轮车箱里了,拉回去直接往大门前水泥地上一倒,搂开晾晒就是了。 年轻人不会扬场不要紧,巷道里三夏常见一种过小麦的机器,经济实用,过出来的小麦不差你老庄稼把式的扬麦技术活。间或看到巷道里跑过去几个孩子的身影,令人都依稀体味到农村还有一些回味的味道。 而三夏大忙季节,在农村的眼里,三池村5组74岁的村民王立升给笔者说,“现在三夏忙就那一、两天,从地里收回来就没多少事了,三夏不忙,咱这里忙,忙在采花椒时候。采椒持续四、五十天,那才忙呢。” 难怪,龙口夺食已不再是三夏大忙的头把交椅了。
作者:成三顺
编辑:秦人
|